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生活的基本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人民生活的基本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缓解农民的生活困难,是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二是城市职工生活欠账累积的问题。生活欠账很多,问题成堆,如住房紧张、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等。“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勒紧裤带搞建设的办法再难以为继了。解决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矛盾刻不容缓。

人民生活的基本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农业严重落后和农民普遍贫困的问题。1978年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体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人均棉、油占有量则低于1957年的水平。1976年至1978年三年净进口粮食265亿斤,还挖了粮食库存几十亿斤。1978年,进口粮、棉、油、糖花了2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5。农民1965年从集体分得收入52.3元,1976年为62.8元。11年间增加了10.5元,每年增加不到1元。由于长期实行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政策,加上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病,全国至少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得温饱。因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缓解农民的生活困难,是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

二是城市职工生活欠账累积的问题。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有所下降,1965年全民企业职工年工资为652元,1976年下降到605元。生活欠账很多,问题成堆,如住房紧张、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等。1977年全国职工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6平方米,比1952年还少0.9平方米。1978年全国城镇工矿区住宅建设投资37.5亿元,比1977年增加5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住宅建筑投资最多的一年,但住房紧张状况并未缓和。一份中央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说,1978年,“182个城市共有缺房户689万户,占这些城市总户数的35.8%。其中长期住在仓库、走廊、车间、教室、办公室、地下室甚至住在厕所的131万户,居住面积不足两平米的86万户,三代同堂、父母同大子女同室、两户以上职工同屋的189万户,住在破烂危险、条件简陋房子里的还有上百万户。”[35]

待业人口庞大,劳动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人口自然增长很快,又面临就业高峰期,加上落实政策和解决遗留问题,1978年年底全国大约有20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这个数量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有大专院校、中专中技院校毕业生和家住城市的复员军人105万,按政策留城的知识青年320万人,插队知识青年700万人,城镇闲散劳动力230万人。待业的规模远远超过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强调提高积累率,加快建设,忽视安排就业问题,势必影响政治上的安定团结。(www.xing528.com)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勒紧裤带搞建设的办法再难以为继了。1979年春以后出现了波及全国许多城市的有关回城、就业、晋级、提薪、住房、夫妻团聚等诸多实际的利益诉求。政治性诉求也都是必然与职位安置和利益补偿相联系的。许多问题都具有“爆炸性”。上面提到的那份中央调查组的关于住宅问题的报告反映:“要求解决住房问题的呼声极为强烈,不断发生群众结队上访、联名请愿、聚众抢房,甚至下跪求房的现象。有的工人说:‘找房难,难于上青天’”。[36]这份报告感叹:“现在,如何解决好城市职工缺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37]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描述就业形势时说:“大批人口要就业,这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一触即发,严重影响安定团结。”[38]而关于农村形势,陈云警告说:“建国快30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就会起来造反。支部书记会带队进城要饭。”[39]

工业生产和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这个时期进一步激化。解决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矛盾刻不容缓。高积累、低消费搞建设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必须下决心解决长期以来的生活欠账,才能调动人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