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离子液体对蚕丝染色性能的比较分析

离子液体对蚕丝染色性能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染色结束时的上染率称为竭染率。

离子液体对蚕丝染色性能的比较分析

1.对比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的上染率的影响

在染色过程中,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与最初染浴中染料总量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染色结束时的上染率称为竭染率。染色前,取每瓶染液中染料各1mL稀释30倍后,分别测定每组染液的吸光度(最大吸收峰为529nm)。染后吸光度测定仍需取每瓶剩余染液各1mL稀释30倍后,分别测定每组染液的吸光度(最大吸收峰为529nm)。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上染率的影响曲线如图6.19所示。

由图6.19分析可知,上染率达到最高时,需要加入离子液体在0.1~1.0mL。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加入溴代盐的染料上染率要比加入氯代盐染料的上染率高,并且,加入直链的离子液体效果要比加入带有支链的离子液体好很多。此时,任何一种离子液体都要比加入食盐的效果好。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则是其中最好的一种离子液体。所以,加入离子液体来提高织物的上染率方法可行,从而达到无盐染色。

图6.19 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上染率的影响曲线

2.对比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的K/S值的影响

K/S值是一种描述布样上染颜色深浅的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上染率越高的布样,K/S值同样也比较高。布样的颜色越深表明K/S值越大;反之,则K/S值越小。在测定布样的K/S值时,需要测定布样的四个不同位置的K/S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为该布样的K/S值。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K/S值的影响曲线如图6.20所示。

图6.20 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K/S值的影响曲线

由图6.20分析可知,加入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时,布样的K/S值很高。但是,加入1-正丁基-3-甲基咪唑氯代盐的布样的K/S值却高于加入1-异丙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的布样。这说明,在影响K/S值方面,分子的构象的影响力要比分子中的卤素离子类型影响力大。(www.xing528.com)

3.对比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的断裂强力的影响

断裂强力是材料试验机拉伸过程中,仪器如果配置了计算机(高端仪器均可连接计算机),计算机会以曲线的方式自始至终记录每一次的试样力值、伸长、时间的变化全过程,记录的曲线为拉伸曲线图。值得注意的是,断裂强力需要在测耐摩擦色牢度之前测定。因为在测定耐摩擦色牢度时,会对织物进行摩擦,使织物的整体强力下降。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断裂强力的影响曲线如图6.21所示。

图6.21 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断裂强力的影响曲线

由图6.21可以看出,加入氯代盐的布样强力要比加入溴代盐的强力要好。并且,在氯代盐的含量增加时织物的断裂强力是随之递增的,而溴代盐的含量增加时织物的强力却在下降。因此,在以织物的强力为重要指标时,需要选用氯代盐来代替食盐。

4.对比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的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

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摩擦后的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耐摩擦色牢度和湿态耐摩擦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原则,共分5级(1~5),数值越大,表示耐摩擦色牢度越好。耐摩擦色牢度差的织物使用寿命短。这里主要测定的是干态耐摩擦色牢度。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曲线如图6.22所示。

图6.22 各种离子液体对直接染料染蚕丝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曲线

由图6.22可以看出,加入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的布样耐摩擦色牢度比较高,要比其他三种都要高。加入1-异丙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的布样和加入1-正丁基-3-甲基咪唑氯代盐的布样耐摩擦色牢度差不多,但是不如加入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的布样。加入1-异丙基-3-甲基咪唑氯代盐的布样耐摩擦色牢度是最低的。所以,在以耐摩擦色牢度为重点的生产中,不应该加入1-异丙基-3-甲基咪唑氯代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