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珐琅器的制作和流行

珐琅器的制作和流行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入清之后,珐琅器制作越来越精美,大量雕刻、镶嵌工艺被运用其中。受宫廷风气影响,民间也开始流行珐琅器,铜胎的珐琅碗、蹀、壶等盛行一时。

珐琅器的制作和流行

除了以上这些材质的饮食器具之外,锡器、紫砂器、珐琅器等明清时期广为流行的一些器具,虽非浙江本地生产,但是也极大地丰富浙江人的餐桌和饮食文化,兹略作介绍。

锡器是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器皿,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梦粱录》中即有临安城有锡器铺的记载,但是锡器广泛用作饮食器具还是在明代永乐年间之后,主要产于云南、广东、山东、福建等地。锡制器具因具有不锈、防潮、耐酸碱的优点,被广泛地用作茶叶罐,明清时期的很多文人,如李渔,周亮工等人都说储存茶叶只能用锡器。此外也有碗、杯、盘、蹀、壶、温酒器等,造型吸收了历代青铜器、陶器、瓷器的典雅外观,表面纹样装饰精致,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见图5-50)。

图5-50 宁波博物院藏清曼生款包锡紫砂方壶(www.xing528.com)

紫砂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发端于北宋中期,至明清时期,随着紫砂壶艺的兴起逐渐为世人所重。主要器型有茶具、酒具,其中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明代的紫砂壶以手捏制为主,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纹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多提梁,平实质朴。清代开始,紫砂受到宫廷的重视,做工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雕细琢的宫廷壶,泥质细腻,色泽温润,造型风格崇尚古朴,向典雅精致发展。此后紫砂壶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众多造型门类,各种式样日趋丰富,有模拟花木瓜果类、模仿古器类、模仿日常用具类、动物类,以及大量的几何形类。清中期以后还出现了紫砂与锡合制的砂胎锡包壶。有清一代,紫砂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品种。珐琅器自元代传入中国,最初多为酒具。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器制作达到顶峰,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得名“景泰蓝”,器具类型有瓶、盘、碗、尊、壶、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陈设器,造型多仿历代青铜器和陶瓷器,纹饰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的变形纹样。入清之后,珐琅器制作越来越精美,大量雕刻、镶嵌工艺被运用其中。尤其是乾隆朝,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既有大型的佛塔、佛龛、佛像,也有瓶、罐、盘、碗、盒、茶壶、杯盘、多穆壶、火锅、筷套等生活器皿,还有仿商周青铜器制作的尊、鼎、卣、觥、簋、钟、扁罍、甗、觯等,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风格金碧辉煌,令人炫目。受宫廷风气影响,民间也开始流行珐琅器,铜胎的珐琅碗、蹀、壶等盛行一时(见图5-51)。

图5-51 宁波博物院藏清铜胎珐琅鱼草纹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