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课堂口头表达技巧的变化与进步

基本课堂口头表达技巧的变化与进步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口头提问方式的变化口头提问的变化主要有变化提问的类型,如发散性的问题、聚合性的问题;还有变化呈现的方式,如课堂提问主要有针对个体的提问和针对全体的提问,对于不同的提问对象,问题的口头陈述、何时提问、何时停顿、何种节奏都应该有所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表述二为“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②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应研究提问的技巧,以变化问题表述的方式。

基本课堂口头表达技巧的变化与进步

(一)语速的变化

笔者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岳飞传》的精彩片段,刘兰芳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暗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是那样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同样,有经验的地理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有规律地改变语音、语速来表示教学内容或活动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介绍新材料时不宜用太快的速度,重点内容语速放慢,语音增高,难点地方有所停顿。例如,我国地势(语音增高)西高东低(语速放慢),受此影响,我国大江大河多向东(语音增高)流。

(二)口头表达方式的变化

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一堂生动的地理课,它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常用的口头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比较、举例子、打比喻、讲故事、引用经典、总结、概括等(这里引用的方式非严格意义上的表达方式,而是将表达方式与修辞方式融合在一起)。它们呈现于不同的课堂情境中,如行云流水,不露痕迹,让地理课堂就像一次次充满期待的旅行。(www.xing528.com)

(三)口头提问方式的变化

口头提问的变化主要有变化提问的类型,如发散性的问题、聚合性的问题;还有变化呈现的方式,如课堂提问主要有针对个体的提问和针对全体的提问,对于不同的提问对象,问题的口头陈述、何时提问、何时停顿、何种节奏都应该有所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听课情况反映了部分地理教师在这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与问题表达的方式不协调,主要为表达方式单一;二是问题表达的技巧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协调,如对七年级学生使用复杂的、难度太大的、模棱两可的问题。应对的主要措施:①对于同一要点,尝试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提问,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北京时,有三种表述:表述一为“你知道北京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识记目标)。表述二为“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理解目标)。表述三为“假如你是奥运会志愿者,你怎样向外国友人介绍北京?”(应用目标)。②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应研究提问的技巧,以变化问题表述的方式。鲍里奇指出:“提问的艺术将成为你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你传达给学生时运用的技巧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运用问题的灵活性。”提问常用的技巧有五种:一是刺激心理需求,引起好奇,如“你们知道西红柿为什么被称为‘爱情苹果’吗?它原产地是哪个大洲?”二是使问题看起来不符合生活现实,如“圣诞节时,澳大利亚圣诞老人为什么穿着短裤?”三是使问题看起来不符合逻辑,如“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而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四是制造明显的矛盾,如“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长时间不落,为什么南极的冰川没有全部融化?”五是促进逆向思维,如“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多长?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怎样?假如地球自转的周期是100年会怎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