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
从其知识范畴而言,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与乡土地理的知识;从学科特质而言,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差异、空间演化的知识;从知识分类而言,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策略性知识等方面。基础的地理知识是奠基的、主干的、具有生长点的地理知识,也是对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就要重视地理表象与地理概念的形成,而要形成表象与概念必须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关注地理感知过程;就要循序渐进,从对地理事实的了解升华为对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的认识;就要活化知识,不仅会学基础地理知识,而且会用基础地理知识。
(二)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一个学生仅仅死记一些知识而缺乏技能,其知识结构是不健全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有助于地理知识的应用。同时,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对于探究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课程总目标要求地理课程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当代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目前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复杂而充满危机,自然环境中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地震、火山频发、臭氧层空洞现象加重,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日益扩大,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层出不穷;人文环境面临人口“爆炸”、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癌症肆虐、污染加剧、交通事故、城市火灾、吸毒贩毒、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当今社会还存在各种发展问题,如区际经济差异悬殊、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结构老化、城乡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平衡、地域文化流失、区域生态恶化均迫切需要解决。了解这些问题对于培养21世纪思想活跃且具负责精神的公民是十分重要的。(www.xing528.com)
如果说历史是按照时间线索来综述祖国的来龙去脉,从而培育学生爱国之心的话,那么地理就是根据空间特征来描绘祖国的风貌景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的。地理课程要向学生展示一幅真实的中国地理画卷,既要深情介绍壮丽河山、富饶物产,又要坦诚揭示国情之殇、问题所在。例如,在讲述我国气候优越性时,也要讲季风气候的弊端;在歌颂三峡工程伟大成就的同时,要指出工程对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能认为讲问题有悖于爱国主义教育,实事求是地讲问题恰恰是对祖国的热爱与负责。
(五)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全球意识是一种将研究对象放到全球背景下考察的思维方式,具有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特点。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强调统筹兼顾、人地和谐与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反对为满足当代人需求而牺牲环境与后人利益的掠夺性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