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抗震设计:精讲概念、计算和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精讲概念、计算和构造措施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明确的说明。抗震设计时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制定出各项具体的“抗震措施”。要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从大的方面入手,做好概念设计,再结合计算设计、构造设计,才能得到一项较为满意的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精讲概念、计算和构造措施

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地震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和若干规律性。

1.地震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

实际地震的大小,是现有科学水平难以准确预估的。虽然在确定烈度区划图时尽量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但由于可供统计分析的历史地震资料有限,在一个地区发生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是完全可能的。同一个建筑场地的地面运动也是不确定的,不同性质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的破坏作用不同。地震动随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和传播途径中土层性质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因素甚为复杂。

2.地震及其影响的若干规律性

地震及其影响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根据统计分析,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说来,震级大、震中距小时对较刚性的建筑物破坏大;当震级大、震源深时对远距离的较柔性的建筑物影响大;此外,场地土类别和覆盖层厚度也直接影响结构效应的大小。由于地震及地震效应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使抗震设计不能仅依赖计算,结构抗震性能的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良好的概念设计。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念设计、计算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设计(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是根据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建立的正确概念,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正确和全面地把握结构的整体性能,即根据对结构特性(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的正确把握,合理地确定结构的总体布置与细部构造。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明确的说明。

2.1.9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是把地震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结合起来,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从设计一开始就全面合理地把握好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总体布置、结构体系、刚度分布和结构延性等),并顾及关键部位的细节,力求消除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根本上合理地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时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制定出各项具体的“抗震措施”。

2.1.10 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www.xing528.com)

抗震计算包括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抗震计算是对地震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再将地震效应与其他荷载组合后用来验算结构及构件的强度与变形。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控制的手段。

2.1.4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抗震构造措施是指采用抗震计算以外的措施,以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以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2.1.11 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条文说明的术语与符号中解释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2001年规范明确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抗震构造措施只是抗震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本规范的目录中,可以看到一般规定、计算要点、抗震构造措施、设计要求等。其中的一般规定及计算要点中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调整的规定均属于抗震措施,而设计要求中的规定,可能包含有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需按术语的定义加以区分。

抗震设计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忽略任何一部分,都可能造成抗震设计的失败。要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从大的方面入手,做好概念设计,再结合计算设计、构造设计,才能得到一项较为满意的抗震设计。如不重视概念设计而过分地相信仔细的计算,对结构抗震设计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可能在概念设计中出现不当甚至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