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隆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隆安中学校园改革开放后,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3年,隆安县获教育部“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称号。2010年,隆安中学被自治区教育厅评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隆安县获“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步县”称号。

隆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隆安学校园(陆强 摄)

改革开放后,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至2012年,全县有小学127所,教学点17个,在校学生2.72万人;普通初中13所,在校生1.01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484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2030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阶段入学率122.0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0%。

1986年,全县普及初等教育工作通过南宁地区级验收,并获自治区政府审批。1997年底,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并于次年获国家级免检验收确认。2003年,隆安县获教育部“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称号。2005年6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自治区级达标验收。2006年1月,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同年春季学期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县公办学校小学、初中生全部免收学杂费。2007年,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初中阶段入学率105.88%,“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200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教科书,贫困寄宿生还由财政给予适当生活费补助。2010年,隆安中学被自治区教育厅评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起,在县内就读普通高中的隆安籍学生免除学费。2011年,隆安县开始实施南宁市贫困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当年受益学生3.5万人。同年,隆安县获“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步县”称号。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国家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由学校食堂提供免费营养午餐。同年,隆安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改革开放之初,隆安县办学基础较差,校舍大多低矮破旧,采光不足,教学仪器设备简陋。1983年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着力改善办学条件。1983—1985年,隆安县有20所小学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采取“群众集资一点、国家补助一点、勤工俭学补充一点”的办法,新建3至4层教学大楼,总投资205.43万元,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1984年,投资15万元建设学校实验室,配置仪器室75间、实验室46间、仪器柜574个、实验台凳548套。1988—1990年,全县开展大规模抢修中小学危房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388.97万元,拆除严重危房5.09万平方米,修复一般危房3.45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49栋、建筑面积共2.13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1996年8月,隆安县被列为全国32个“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实施项目建设。1994—1999年,全县中小学校园建设投入经费5041万元,新建教学楼158栋、教职工宿舍楼15栋,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平房校舍面积10.52万平方米,更新课桌椅11.11万套,购置图书41.3万册。其中,“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491.9万元,修建中小学教学楼66栋;仪器设备投资154.47万元,购置图书7.46万册、学生课桌椅1.74万套;项目建设学校在校生均有校舍面积从1996年的2.5平方米增至1999年的4.9平方米,危房比例从21%降至3%,教学仪器设备达三类以上标准,生均有图书6册。1999年,全县中小学校配备录像机107台、彩色电视机110台、计算机256台、教学录音机310台、投影仪380台、复印机3台,有16所中小学校装备计算机教室;建有10座卫星教育地面接收站和86个放像点,基本形成以县教育电视收转台为核心,面向全县辐射的教育电视网络,隆安中学、县第一小学和县第二小学电化教育装备达一类标准。县级中学理科仪器配备率90%,县级小学数学、自然教学仪器配备率85%,乡镇中小学仪器配备率60%至70%,村完小教学仪器配备率50%左右。

2001—2003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大会战,投入资金1892.8万元,推倒重建中小学校舍4.36万平方米;另投入资金45.5万元,维修C级危房2.27万平方米。2003年,为减轻农民负担,农村教育费附加停止单项征收。同年起,隆安县在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的扶持下,先后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桂西项目工程、世界银行贷款工程、市“两基” 达标基本建设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校园安全工程等一系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教学楼、教工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厕所运动场地、围墙等,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计算机教室,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全县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至2012年,全县小学校舍面积22.92万平方米,生均面积8.41平方米;普通初中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5.29平方米;普通高中校舍面积5.39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1.12平方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舍面积2.19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0.78平方米。

都结乡初级中学教学楼(何宏生 摄)(www.xing528.com)

学生在进行技能操作训练(隆安县志办供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放初期,隆安县师资力量薄弱,中小学教师文化程度较低。至1985年,全县有小学教职工2091人(其中民办教师955人)、中学教职工794人。小学、初中、高中师资合格率分别为48.03%、10.22%和21.62%,均低于全区、全国水平。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隆安县除了将师范类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还聘用代课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县教育部门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院校进修学习,或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并采取以老带新、评教评学、外出参观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同时推进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至1993年,全县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46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250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461人。1994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58.6%、52.2%和68.5%。

1996年11月,隆安县组织首批支援基层教育(简称支教)工作队19人,进驻都结、布泉、屏山、敏阳、杨湾、那桐等乡镇初级中学和屏山乡中心小学,开展对口支援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帮助受援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1999—2002年,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出台《隆安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隆安县“21世纪园丁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接受一轮以师德信息技术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内容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达16437人次。2000年,完成最后一批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选招工作,有86人转为公办教师,清退不合格民办教师4人。同年春季学期在古潭乡初级中学和乔建镇中心小学进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试点,并于2001年在全县各乡镇中心小学全面铺开,实行校长、教师竞聘上岗制。2002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当年有1310人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有645人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资格,有97人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445人、779人和123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3.3%、83.9%和76.8%。

2003年,隆安县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53名。同年起至2007年,针对“普九”学历要求和新课改的需要,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能力提高培训,参加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8044人次、3407人次和964人次。2004—2006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39人、优秀教育工作者61人;南宁市优秀教师3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我最喜爱的老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优秀班主任” 2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1人。2005年,通过招聘考试录用代课教师245人、大中专毕业生50人为公办教师,清退落聘的代课教师749名,全县不再有代课教师。同年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2006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当年有69名高校毕业生到隆安县从事农村教育,缓解了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至2008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533人、1075人和236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9.25%和82%。2012年,隆安县招聘20名特设岗位教师充实小学教师队伍,选派78名优秀教师到薄弱中小学支教。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300人、725人、170人,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