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贸走势研判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就如何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这一问题,舒玉敏(1996)认为,未来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以质取胜”,并提出走“科技兴贸”的道路。[252]贾怀勤(2014)针对外媒关于中国2013年贸易总值“超美”的四点质疑进行评论,从国际货物贸易统计规范和数据实证两方面论证“超美”毋庸置疑。[253]此外,贾怀勤等(2017)较早地将全球价值链概念融入经济统计测度,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增加国外需求的建议。[254]章添香(2015)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外贸走势并对未来外贸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其撰写的研究报告《对当前我国外贸形势的看法与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55]林桂军、王飞、洪俊杰、余心玎和裴建锁(2016)深入研究了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选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其撰写的研究报告《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路径研究》亦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56]
【注释】
[1]本章由刘斌编写。
[2]王林生.试论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问题[J].国际贸易,1982(2):13−20+63.
袁文祺,戴伦彰,王林生.国际分工与我国对外经济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1980,(1):3−20.
[3](1)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外贸能否使投入交换的商品的价位量发生变化?让渡的商品或是获得的商品,其价位量在交换前后会否发生变化?(2)一国生产要索的配置保持不变,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一种商品在国内市场交换和在世界市场交换相比较,后者能否比前者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一国生产要素配置和产出都既定不变,在国外交换比国内交换更为有利的众多出口商品中,一国通过调整内外销比例、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选择利益较大的商品出口,能否比优化前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4)一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改变生产要素的配置,通过对外商品交换,能否比改变配置前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
[4]朱国兴.关于对外贸易基本职能的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1988(08):2−5+20.
[5]王寿椿.论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1):12−15.
[6]王绍熙.试论当前外贸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征[J].国际贸易,1985(6):29−30.
王寿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两个理论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88(7):2−5+45.
[7]朱国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全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8]Lin Guijun and Ronald Schramm,China’s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since 1979:a Review of Developments and an Assess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4.
[9]石广生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目标与方向总结为四点:(1)政企分开,权利下放;(2)削弱计划,增加市场调节;(3)企业自负盈亏;(4)放开经营,公平竞争。(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和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刘朝缙.外贸体制改革刍议[J].国际贸易问题,1980,(1):16,28−32.
[11]许煜.试论对外贸易实行集中统一的必要性[J].国际贸易,1984(4):11−13.
[12]秦宣仁.论我国新时期的外贸体制[J].国际贸易,1985(4):11−14.
[13]李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贸易管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4(1):52−55.
[14]童书兴.外贸国家垄断制和外贸体制改革——与邱德民同志商榷[J].国际贸易问题,1987(05):15−19.
[15]徐世伟,王绍熙.对外贸易盈亏问题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1981(4):14−22.
[16]陆亚东.改革现行外贸财务体制的探索[J].国际贸易问题,1987(4):28−32.
[17]林桂军.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兼析现代西方汇率决定理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18]王寿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新发展[M].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
[19]许煜,朱明侠.两权分离与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J].国际贸易问题,1988(12):24−27+8.
[20]关淑润.增强企业活力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3):29−34.
[21]韩琪.两类“两权分离”典型形式的比较[J].管理世界,1992(4):208−209.
[22]朱国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全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23]Lin Guijun and Ronald Schramm,China’s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since 1979:a Review of Developments and an Assess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4.
[24]王绍熙.关于完善外贸承包制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1):16−20.
[25]华晓红.谈过渡时期的外贸体制改革[J].国际贸易,1991(3):28−30.
[26]孙维炎.中国大型经贸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1992(Z6):2−9.
[27]田光涛,孙家恒,滕德祥,等.关于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贸易,1992,(2):14−16,64.
[28]童书兴,赵京霞.制约我国外贸体改深入发展的症结所在[J].国际贸易,1995,(2):1−43,8−10.
[29]朱国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全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30]林桂军.出口创汇指标与外贸企业的经营效益[J].国际贸易问题,1995,(7):55−57.
[31]王寿椿,储祥银.我国进口战略重点初探[J].国际贸易,1983(12):17−21+63.
[32]王绍熙,叶彩文.论出口贸易的战略作用[J].福建论坛,1982(6):24−27.
[33]罗龙.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开放度问题——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89(5):27−35.
罗龙.关于开放度的几个问题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贸易,1989(9):15−20+64+1
[34]王绍熙.十年外贸体制改革的评估[J].国际贸易问题,1989(12):2−7.
[35]姚曾荫.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J].世界经济,1983(3):26−34.
[36]宋沛.浅议出口商品配额有偿招标[J].国际贸易问题,1996(3):53−56.
[37]张汉林.论出口退税[J].国际贸易问题,1995(12):20−26.
[38]薛荣久.我国今年外贸面临的形势及应采取的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2):5−9.
[39]孙玉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与出口贸易发展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5(13):84−85.
[40]1985—1988年,中央外贸、工贸企业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负责,地方外贸、工贸企业由地方财政负担;1988—1991年,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1991年后,地方政府负担地方外贸企业10%(1993年后提高至20%)的出口退税;1994年,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2004年,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2005年调整为92.5:7.5),累计的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41]Qing Liu,Yi Lu.Firm investment and exporting:Evidence from 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5,97(2).
[42]吉黎,毛程连,林志威.企业分担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吗?——基于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的经验研究[J].科学决策,2016(11):79−94.
[43]王寿椿.谈谈我国的进口体制改革[J].国际贸易问题,1996,(8):32−34.
[44]王绍熙.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1993(4):1−9+88.
[45]杨荣珍.对我国外贸法修改的若干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77−81.
[46]刘舒年.汇率并轨对三资企业的影响及其外汇风险管理[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4,(4):1−6.
[47]许煜.中国对外经贸体制改革与国际经济的接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5(6):38−41.
[48]陈宇杰,谭建业.乡镇企业要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J].国际贸易问题,1994(6):22−26+57.
[49]王玉清.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及与国际惯例接轨[J].国际贸易问题,1997(2):49−55.
[50]夏申.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兼评“国际大循环”战略构想[J].财贸经济,1988(9):11−16.
[51]卢进勇.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52]王颖,周金凯,田文泉.制造业回归趋势下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两国贸易失衡研究[J].亚太经济,2021(03):96−105.
[53]Lin Guijun and Ronald Schramm,China’s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since 1979:a Review of Developments and an Assess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4.
[54]屠新泉.中国加入WTO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7,165(11):30−36+87.
屠新泉.新GPA:政府采购市场国际化的新指针[J].中国政府采购,2012,129(2):13.
屠新泉.中美贸易摩擦与WTO改革:分进合击的美国对华贸易策略[J].求索,2019,316(6):46−54.
[55]杨荣珍.从WTO案例看如何理解“国内税的国民待遇”[J].税务研究,2003(11):72−74.
杨荣珍.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十年述评[J].国际贸易,2011(12):26−32.
[56]周念利.RTAs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分析[J].国际贸易,2008(8):59−62.
[57]李杨,张汉林.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博弈策略[J].亚太经济,2011(4):49−53.
[58]薛荣久.中国入世面面观[J].经济与信息,1999(12):6−7.
[59]施建军.中国融入世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纪念中国入世十年学术研究论文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60]同上.
[61]薛荣久,杨凤鸣.总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展望[A].施建军.中国融入世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纪念中国入世十年学术研究论文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62]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27(3):28−31.
[63]姜荣春.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宗旨、逻辑主线与主要内容[J].国际贸易,2015(2):10−16.
[64]卢进勇.初步调查显示:疫情背景下当前外资企业产业链没有表现出明显外迁倾向[R],2020.
[65]薛荣久,杨凤鸣.总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展望[A].施建军.中国融入世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纪念中国入世十年学术研究论文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66]张汉林.未来WTO改革与中国的作用[A].施建军.中国融入世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纪念中国入世十年学术研究论文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67]林桂军,汤碧.中国在WTO中的角色[A].王洛林.加入WTO十年后的中国[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68]洪俊杰.我国应主动提出国际经贸规制新议题[R],2016.
[69]刘斌.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及我应对之策[R].2019.
[70]屠新泉.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首要问题是理念革新[J].中国海关,2020(1):94−95.
[71]卢进勇,田云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N].国际商报,2014−05−12(A07).
[72]王光,卢进勇.国际投资规则新变化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2016(12):46−49.
[73]李光辉,王芮.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考[J].国际贸易,2020(10):43−50.
[74]李杨,程斌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科技合作体系构建与金融外交升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5):113−125,197−198.
[75]郭桂霞,彭艳.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门槛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6(3):42−58.
[76]陈昊,李俊丽,陈建伟.中间品进口来源地结构与企业加成率: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0(4):35−50.
[77]Hang Yuan,Kun Wang,Hangjun Yang,Cong Wang.The impact of rail dispatch system reform on import by rail—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J].Transport Policy,2019,79.
[78]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和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9]储祥银,王寿椿.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81(4):39−43.
[80]薛荣久.李嘉图“比较成本说”不能指导我国对外贸易——与季崇威同志商榷[J].经济科学,1982(2):68−72.
[81]王林生.关于对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评价问题[J].外贸教学与研究,1981(3):6−7.
[82]林桂军.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 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J].国际贸易问题,2016(11):3−11.
林桂军,崔鑫生.以全球价值链比较优势推动再开放——对改革开放40年外经贸重大里程碑事件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9(1):1−13.
[83]薛荣久.国际管理贸易的兴起、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1996(2):28−33.
[84]薛荣久.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J].国际贸易问题,1988(1):16−21.
[85]薛荣久.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1987(3):1−9.
[86]薛荣久.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1986(03):3−10.
[87]王林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一)[J].国际贸易问题,2000a(10):20−26.
王林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二)[J].国际贸易问题,2000b(10):20−23.
[88]林汉川,张思雪.国家形象与中国产品走出去的资产累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6(4):5−15+188.
[89]林桂军,张玉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07(1):3−9.
[90]薛荣久,杨凤鸣.中国在WTO中地位变化、反应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8(11):4−9.
[91]郑宝银,喻春娇.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下的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5(2):127−129.
[92]蓝庆新,韩晶.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战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1):24−28.
[93]殷晓鹏,仪珊珊,王哲.中国多产品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8(3):3−19.
[94]林汉川.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
[95]王林生.雁行模式与东亚金融危机[J].世界经济,1999(1):4−8.
[96]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989].第5号国务院令.
[97]薛荣久.入世后货物贸易发展的新变化[J].中国统计,2004(5):32−33.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27(3):28−31.
[98]林桂军,任靓.加工出口下滑在动摇我国出口政策模式的基础[J].国际贸易,2016(10):4−13.
[99]林桂军,崔鑫生.以全球价值链比较优势推动再开放——对改革开放40年外经贸重大里程碑事件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9(1):1−13.
[100]薛荣久.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原产地统计问题[J].中国外资,1998(9):22−24.
[101]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9):108−127,205−206.
[102]隆国强,等.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03]隆国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自主创新[J].国际贸易,2009(4):24−28.
[104]林桂军,任靓.加工出口下滑在动摇我国出口政策模式的基础[J].国际贸易,2016(10):4−13.
[105]王林生.雁行模式与东亚金融危机[J].世界经济,1999(1):4−8.
[106]杨立强.中国制造业的代工发展模式:国际比较与发展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1(10):1−5.
[107]庄芮.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对经济安全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05(4):13−16.
[108]樊瑛,樊慧.自然资源贸易:中国应对之道[J].国际贸易,2010(5):40−44.
[109]黄晓玲.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5−9.
[110]汤碧,陈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10):44−55.
[111]杨震宁,范黎波,李东红.是“腾笼换鸟”还是做“隐形冠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多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14(11):68−80.
[112]余心玎,杨军,王苒,王直.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政策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16(12):47−59+133.
[113]张建平,王实,倪晨阳.经济转型期金砖国家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16(4):24−26.
[114]霍建国,庞超然.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景及对策[J].国际贸易,2017(9):38−43.
[115]任靓,林桂军.金砖国家服务业开放研究[J].亚太经济,2016(4):85−89.
[116]薛荣久,张汉林.论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J].国际贸易问题,1997(2):39−43.
[117]薛荣久.我国今年外贸面临的形势及应采取的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2):5−9.
[118]杨长春,方玺.基于VAR模型的国际航空客运运输与旅游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6):49−58.
[119]林桂军,任靓.开放型经济视角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2014(10):46−50.
[120]吴卫星,崔凡,范言慧,蒋涛.再平衡格局下的全球经济与金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5(1):93−96.
[121]任靓,林桂军,赵绍全.如何应对美国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挑战[J].国际贸易,2016(6):63−66.
[122]陈志鸿.WTO对中国居民福利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7(2):128.
[123]孙维炎,张汉林.论世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原则[J].世界经济,1997(9):27−31.
[124]薛荣久.中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机关后勤,2002(5):33−34.
[125]杨荣珍.中印服务业市场开放比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2):21−28.
[126]樊瑛.中国服务业开放度研究[J].国际贸易,2012(10):10−17.
[127]杨荣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J].经济前沿,2006(12):7−10.
[128]任靓,林桂军,赵绍全.如何应对美国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挑战[J].国际贸易,2016(6):63−66.(www.xing528.com)
[129]范黎波,刘瀚龙.印度服务经济的启示:寻找中国服务业的新思路与方向[J].清华管理评论,2016(Z2):90−97.
[130]唐宜红,林发勤.服务贸易对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3):3−8+15+87.
[131]林桂军,王飞,任靓,裴建锁.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对美国出口结构变迁与服务化趋势.交流论文(未发表),2021
[132]张汉林.经贸竞争新领域:《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33]石静霞.服务贸易领域的紧急保障措施探析[J].法学家,2003(5):150−160.
[134]姜荣春,刘绍坚.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2010(7):35−42.
[135]周念利.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与评估[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136]周念利.中国服务业改革对制造业微观生产效率的影响测度及异质性考察——基于服务中间投入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4(9):84−98.
[137]刘斌,魏倩,吕越,祝坤福.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J].经济研究,2016,51(3):151−162.
[138]刘斌,赵晓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分工[J].经济研究,2020(7):159−174.
[139]王永贵,马双,杨宏恩.服务外包中创新能力的测量、提升与绩效影响研究——基于发包与承包双方知识转移视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5(6):85−98.
[140]薛熠,金枫,李经纬.中美贸易关系的演进、影响与我国企业的应对[J].宏观质量研究,2020(1):1−18.
[141]林桂军.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的定位和顺序[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4.
[142]屠新泉.我国实行服务贸易出口零税率的政策探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5):23−27.
[143]林桂军,中国有足够底气和能力应对贸易战[EB/OL].http://tv.cctv.com/2018/07/06/VIDE0BBT3q9iNfsXcnMYMrtu180706.shtml,2018−07−06.
洪俊杰,如何看待中美第二轮关税施压[EB/OL].http://tv.cctv.com/2018/09/19/VIDEytXkuINQN3WP5ifhR4Hn180919.shtml,2018−09−19.
赵忠秀.打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格局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EB/OL].https://www.cgtn.com/channel/en.do,2018−04−09.
崔凡.美国公布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影响恶劣[EB/OL].http://tv.cctv.com/2018/04/05/VIDE3EU5ofFLQAfX6rChSzpN180405.shtml?fromvsogou=1,2018−04−05.
桑百川.美国“践踏”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本身就意味着是妨碍经济全球化[EB/OL].http://tv.cctv.com/2018/04/09/VIDERFqULP5H6kR9zD4oBZCF180409.shtml,2018−04−09.
屠新泉.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捍卫者和贡献者[EB/OL].http://tv.cctv.com/2018/04/11/VIDEx3gqdnKhXCEV0QXlp84x180411.shtml,2018−04−11.
[144]李计广,桑百川.关于下一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中宣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12.
[145]蓝庆新.数字经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b(8):80−85.
[146]Keith Head,Ran Jing,Deborah L.Swenson.From Beijing to Bentonville:Do multinational retailers link market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110):79−92.
[147]王稼琼.深刻理解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核心要义[J].国际贸易问题,2018(2):6−10.
[148]吕越,陈泳昌.互联网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嵌入[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79−91.
[149]周念利,陈寰琦,黄建伟.全球数字贸易规制体系构建的中美博弈分析[J].亚太经济,2017(4):37−45,173−174.
[150]戴长征.增强国家能力视角下的区域对外开放[J].国家治理,2018(20):14−19.
[151]周念利.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中美分歧及应对[R],2016.
[152]周念利.积极推广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式模板”[N].新华日报,2018−05−02(007).
[153]唐宜红,张鹏杨.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20(11):4−10.
[154]冯辉,靳岩岩.完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以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投资仲裁机制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2):19−27.
[155]伊万·沙拉法诺夫,白树强.WTO视角下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及壁垒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8(2):149−163.
[156]李杨,高媛.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20(13):64−65.
[157]郗藩封.略论经济特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2):35−38.
[158]李诗.经济特区外贸管理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1987(4):4−8.
[159]王寿椿,李康华.略论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81(1):42−46.
[160]李红.中国经济特区的福利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1992(10):69−72.
[161]桑百川.设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1993:6.
[162]王绍熙.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战略思想的一些认识[J].国际贸易问题,1994(5):2−8.
[163]乔荣贞,曦中.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及动向[J].国际贸易问题,1994(7):32−35.
[164]金燕.体制转换中的京冀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6(6):46−48.
[165]华晓红,郑学党.港澳台——中国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J].经济学家,2012(7):20−27.
[166]杨兆.经济技术开发区问题初探[J].探索,1986(2):23−25+27.
[167]夏友富.明确定位——国家级开发区投资与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2000(6):4−8.
[168]邓慧慧,赵家羚,虞义华.地方政府建设开发区:左顾右盼的选择?[J].财经研究,2018,44(3):139−153.
[169]蒋德恩.论合理制用外资[J].国际贸易问题,1996(12):9−15.
[170]贾保华.中国经济进入“后改革开放”时期[J].安徽决策咨询,2002(11):26−27.
[171]张玮.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5):11−15.
[172]唐宜红.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0):57−61.
[173]包歌.日本产业转移镜鉴[J].中国外汇,2019(22):41−43.
[174]赵秉瑛.试论我国的保税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6(4):13−16.
[175]林康,尤崧涛,陈琼秀.论世界自由贸易区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和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00(3):34−38.
[176]李玫.论“境内关外边境贸易区”的法律地位——以云南姐告边境贸易区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85.
[177]蔡春林.中国保税区贸易空间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2):54−66.
[178]李海莲.促进中国保税监管区域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6):23−26.
[179]张玉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港口经济,2012(7):36−39.
[180]余心玎,杨军,王苒,王直.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政策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16(12):47−59+133.
[181]翟东堂,王译,胡恩佳.海关保税物流监管若干问题探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5):73−84.
[182]林桂军,何茵,邓世专.顺应新区域主义潮流 明确自贸区战略目标[J].中国经贸,2011(4):28−29.
[183]李计广,桑百川.关于下一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R].2012.
[184]张汉林,盖新哲.自由贸易区来龙去脉、功能定位与或然战略[J].改革,2013(9):98−105.
[185]屠新泉.上海自贸区肩负更高国家使命[N].上海证券报,2013−09−06(A01).
[186]孙玉琴,曲韵,王微微,舒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J].国际贸易,2019(9):4−14.
[187]太平,姜舰,庄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管理制度变革问题与突破[J].国际贸易,2014(8):51−53.
[188]林桂军.从上海看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的定位和顺序[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6):43−44.
[189]李玉梅,张琦.中国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的引资效应——基于1994—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15(4):132−137.
[190]卢进勇,杨国亮.自贸试验区对国际经贸新规则进一步试验的主要内容和对策建议[R].2017.
[191]陈靓,武雅斌.全球价值链下服务贸易规则的新发展——美墨加协定(USMCA)的视角[J].国际贸易,2019(2):87−96.
[192]赵忠秀,罗宁.促进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7(5):56−59.
[193]林桂军.以内陆物流港建设为中心,加快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J].国际商务研究,2018,39(2):5−17.
[194]蔡春林,陈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区错位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商务研究,2020,41(2):89−97.
[195]崔凡,李淼,吴嵩博.论中国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与功能定位[J].国际贸易,2018(4):13−15.
[196]桑百川,邓寅.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模式与方向[J].国际贸易,2018(3):4−8.
[197]蓝庆新,韩萌.我国自由贸易港创新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8):44−48.
[198]裴长洪,刘斌,李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探索[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1):1−10.
[199]林桂军,李青,韩永辉.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挑战和对策研究[N].国际商报,2020−09−14(004).
[200]李光辉.海南自贸港 开放新高地[EB/OL].http://news.uibe.edu.cn/info/1371/42464.htm.2020−06−01.2020−05−17.
[201]刘斌,王乃嘉,李川川.贸易便利化与价值链参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9,45(10):73−85.
[202]宋加强,王强.现代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2):96−104.
[203]杨军,黄洁,洪俊杰,董婉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9):156−166.
[204]李思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便利化的经贸效应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8,27(4):112−126+128.
[205]李玉梅,李长军.中国及TTIP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31(2):53−60.
[206]崔鑫生,郭龙飞,李芳.贸易便利化能否通过贸易创造促进省际贸易——来自中国贸易便利化调研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9,40(4):100−115.
[207]李思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便利化的经贸效应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8,27(4):112−126+128.
[208]洪俊杰,刘辉.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与中亚地区贸易往来的中国策[J].改革,2015(11):34−42.
[209]庄芮,姜舰,蔡彤娟,张晓静.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政策效果调查与分析[J].国际贸易,2016(11):65−68.
[210]姚新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争议与中国的发展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3(5):29−35.
[211]林桂军.从上海看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的定位和顺序[J].深圳大学学报,2015,32(6):43−44.
[212]王晓东,胡瑞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58−62.
[213]崔鑫生,李芳.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20(7):123−129.
[214]张晓静,李梁.“一带一路”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J].亚太经济,2015(3):21−27.
[215]聂骁远.“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发展出口贸易路径研究: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J].商场现代化,2020(14):61−63.
[216]刘昭洁,蓝庆新,崔鑫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8(5):54−61.
[217]刘斌,王乃嘉,屠新泉.贸易便利化是否提高了出口中的返回增加值[J].世界经济,2018,41(8):103−128.
[218]刘斌,王乃嘉,李川川.贸易便利化与价值链参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9,45(10):73−85.
[219]吕越,李美玉.贸易便利化与全球价值链嵌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20,35(5):46−57.
[220]李玉梅,桑百川.中国外商投资企业营商环境评估与改善路径[J].国际经济评论,2018(5):49−60+5.
[221]朱明侠,左思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研究[J].理论探讨,2019(1):103−108.
[222]严思忆.运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1992(12):67−69.
[223]张家瑾.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1(8):34−38.
[224]屠新泉,蒋捷媛.深化《贸易便利化协定》,突破跨境电商规则困境[J].国际贸易,2018(2):23−27.
[225]孙玉琴.建国初期我国对西方在华企业的政策演变及其效应[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6):5−12.
[226]张汉林.中国入世五周年:回顾与展望[J].对外经贸事务,2006(12):3−9.
[227]屠新泉.入世十年:中国和世界的收获都很大[R].2011.
[22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对外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29]孙玉宗.关于整顿对外贸易秩序的几个问题[J].管理世界,1990(5):208−209.
[230]郑宝银,王伟利.指导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基础[J].国际商务,1998(4):1−9.
[231]薛荣久.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232]章昌裕.中国入世十年成就回顾与前景展望[J].对外经贸,2012(1):9−12.
[233]屠新泉.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34]李小帆,蒋灵多.“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开放与地区经济发展[J].世界经济,2020,43(10):3−27.
[235]丁锋,姚新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的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8(4):51−56.
[236]庄芮,杨超,常远.中国进口贸易70年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思考[J].国际贸易,2019(4):34−45.
[237]白树强,郭明英,邢珺.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潜在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8):35−39.
[238]屠新泉,石晓婧.世贸组织改革:必要而艰巨的任务[J].当代世界,2019(8):30−36.
[239]Siqi Li,Xinquan Tu.Reforming WTO Subsidy Rules:Past 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J].Journal of World Trade,2020(6):853−888.
[240]杜映昕,郭美新,余心玎.国家间政治关系对行业贸易的影响:基于在中国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报,2017,4(1):13−40.
[241]Yingxin Du,Jiandong Ju,Carlos D,Ramirez.,Xi Yao.Bilateral trade and shocks in political relations:Evidence from China and some of its major trading partners,1990−2013[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7(108):211−225.
[242]桑百川.改善外资营商环境再发力的方向[J].开放导报,2019(6).
[243]于俊年.合理利用外商投资的重要措施[J].国际商务,1997(4):28−29.
[244]庄芮,杨立强.中国外资流入与外贸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45]赵苏.试析环境贸易壁垒的成因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1996(12):28−31+27.
[246]赵苏.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及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3):34−37.
[247]夏友富.发展对外贸易和环境策略研究[R].2000.
[248]桑百川,邓慧慧.包容性增长: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新命题[J].中国市场,2011(11):4−5.
[249]杨国亮.包容性增长——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新动力[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4):104−108.
[250]吕越,金泷蒙,沈铭辉.包容性区域一体化协定的模式探究——基于亚太地区FTA原产地规则比较[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2):83−98.
[251]李志永.以合作共赢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J].兰州学刊,2019(9):5−16.
[252]舒玉敏.如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继续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1996(6):19−22.
[253]贾怀勤.从统计规则辨析中国2013年货物贸易总值是否超美——兼论中国建设贸易强国[J].国际贸易,2014(2):10−15.
[254]吴珍倩,贾怀勤,杨贵中.拉动经济的第三匹马:经济学视角与统计学视角[J].国际经济评论,2017(2):105−114+7.
[255]章添香.对当前我国外贸形势的看法与建议[R].2015.
[256]林桂军,王飞,洪俊杰,余心玎,裴建锁.迈向贸易强国的的战略路径研究[R].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