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
动作定向阶段是活动的准备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物质与物质化阶段指物质活动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5.内部言语阶段
这是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
试题再现
1.(单选)学生“念念叨叨”地表达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心智活动的情况属于( )。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出声的外部语言 D.不出声的外部语言
2.(单选)在加里培林看来,心智技能的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
A.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B.不出声的动作阶段
C.出声的动作阶段 D.动作定向
【答案】C;A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www.xing528.com)
(三)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说
1.原型定向阶段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包括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动作的定向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
第二,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第四,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阶段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研究表明,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第二,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第三,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第四,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阶段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它是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为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第一,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第二,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
第三,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第四,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既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