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职业,其产生与发展变化是与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的,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一)非职业化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代的学校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大多由僧侣兼任。
(二)职业化阶段
独立的教师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私学教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学教师身上过重的官吏色彩,使教师开始回归到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上来。
(三)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拉萨尔神甫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道路。
(四)专业化阶段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
在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开始把教师当作专业技术人员。
在1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所有职业分为8大类、63个分类和303个小类,其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
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与地位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试题再现
1.(判断)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答案】正确
2.(单选)教师职业是加快个体( )的职业。
A.现代化 B.社会化
C.自然化 D.自由化
【答案】B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知识扩展: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斯腾豪斯。】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3.教师劳动的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试题再现
1.(单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2.(2020单选)“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个别性
【答案】C;B
3.(判断)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答案】错误
(四)教师职业的地位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专业地位和文化地位。
1.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的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2.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劳动报酬的差异状况及其经济生活状态。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体现。
3.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指法律赋予教师职业的权利、责任。
4.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它主要通过其从业标准体现,有没有从业标准和有什么样的从业标准是教师职业专业地位高低的指示器。
5.教师在文化的延续、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试题再现
(多选)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是( )。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教师的权威
【答案】ABC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义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我国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试题再现
(2020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定教师的权利有( )
A.获取报酬权 B.教学研究权
C.教育教学权 D.进修培训权
【答案】ABCD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一)思想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
2.政治素养(www.xing528.com)
包括: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和核心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知识素养/专业素养
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文化性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具体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知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
专业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
①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
②言语能力素养: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
①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
②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③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四)身体素养
(五)心理素养
【知识扩展: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
试题再现
1.(单选)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教师对教师事业的忠诚 B.教师自身的教师修养
C.教师的责任心 D.热爱学生
2.(单选)教师的根本任务( )。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开发智力 D.做学生的朋友
3.(单选)当代教师质量集中体现在( )。
A.教师的专业知识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人格
4.(2020单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答案】D;A;B;D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试题再现
(单选)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答案】A
六、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自我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教师的专业人格;
6.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知识扩展: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科学管理、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七、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因此对教师的个性素质也有特定的要求。
(一)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或者说适合于教师工作的个性品质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热情慷慨、乐于助人、仁慈友善、合群合作、有责任心、耐心周到、公平客观、有幽默感等。这些均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导,更有效地获得发展。据调查,我国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是: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
(二)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
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主要有:冷漠孤僻、木讷呆滞、悲观丧气、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无耐心、对学生有敌意、训斥学生等。学生会感觉这样的教师不易接近,师生间关系冷漠,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据调查,我国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是:经常骂人、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上课拖延时间、下课不理学生;偏爱、不公正;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试题再现
(多选)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 )。
A.耐心周到 B.过分挑剔
C.有责任心 D.有幽默感
【答案】AC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