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它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创办的一份重要报纸,后来成为国民党的机关报,但互不统属。
《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也是最早热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报纸副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启蒙作用。1919年6月16日,《觉悟》创刊,它是在砍除一些平庸和低俗栏目后设置的一份新的报纸副刊。该报总经理是邵力子,按当时的报纸体制,总经理就是总编辑。他不仅主持《民国日报》正刊,还担任了副刊《觉悟》的主编,并邀请中国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协助编辑工作。
《觉悟》偏重于论说,每日出版一期。从1919年6月开始,邵力子编辑《觉悟》长达6年。《民国日报》先后出版的其他副刊,影响都不如《觉悟》大,如《非基督教特刊》(每周一刊),1925年3月停刊。《觉悟》开辟的“随感录”专栏,与《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遥相呼应,成为一南一北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觉悟》旗帜鲜明地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推翻旧文化。在创刊初期,成为宣传和启蒙新文化的主阵地。邵力子每日亲自撰写时论和短评,鼓吹革命思想,在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创办的前期,《觉悟》就发表了李达的《什么叫社会主义?》、胡适的《杜威论思想》等文章,转载了《每周评论》和《晨报》发表的《俄国的新宪法》《马氏唯物史观概要》,介绍世界新动态、新学说、新思潮,表现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气势。
《觉悟》主要论说作者有陈望道、施存统和刘大白等,文学方面则有鲁迅、胡适和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如周作人、赵景深、夏丏尊、许杰、孙席珍、魏金枝、吴组缃等。1920年至1925年,《觉悟》发表的小说为900多篇,诗歌和随感录的数量更多。1924年,《觉悟》先后出版了《文学专号》周刊,由沈泽民、蒋光慈等主持的春雷文学社主办,《文学专号》周刊发刊宣言公开宣布:“我们的笔尤要为穷人们吐气。”《觉悟》还发表了沈泽民的《文学与革命的文学》以及蒋光慈的《哀中国》,在《觉悟》上发表作品的有不少是早期共产党人,如张闻天、瞿秋白、陈毅等。
学生时代的方志敏和邵力子与《觉悟》有着密切的关系,《觉悟》甚至影响到方志敏的道路选择。1921年,方志敏就读于美国教会创办的九江南伟烈学校,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列主义,他不仅经常在江西改造社主办的《新江西》上发表文章,也给《觉悟》副刊投稿并引起邵力子的注意。1922年5月和6月,《觉悟》发表方志敏在九江读书时写的散文诗《哭声》与《呕血》,提出要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战斗。1922年7月,方志敏离开九江去上海,开始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他由赣籍同学罗漫陪同一道去《民国日报》报馆拜访了邵力子,邵力子安排他们在报社里做校对工作。邵力子曾经留宿方志敏,并将他写作的小说《谋事》刊登在《觉悟》上。正是在这个时期,方志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方志敏的小说《谋事》被收录到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里,一同收入的还有鲁迅、郁达夫和叶圣陶的作品集。编者在按语中评价,此作“是拿贫人的血泪涂成的作品”。这一年,方志敏在《觉悟》上还发表了《我的心》和《同情心》。方志敏早期的作品有多半发表在邵力子主办的《觉悟》上。
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张闻天最初的文学生涯也同《学灯》和《觉悟》分不开,他在这些副刊上发表了不少时评、散文、诗歌、通讯。张闻天在上海的吴淞水产专科学校学习。17岁时,他又转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求学,与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参与了《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他在这份八开小报上发表了近30篇“随感录”,并开始自修哲学。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读了一年就回到家乡,在包办婚姻中成立家庭,但最终脱离了这个包办婚姻,在上海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他向《觉悟》投稿就在这一时期。半年后,他与沈泽民东渡日本,并与“少年中国学会”会友田汉、郑伯奇以及康白情相识,进而有了文学创作的兴趣。半年后回上海,一边自学一边翻译托尔斯泰和泰戈尔的作品,同时为《觉悟》继续写稿,就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与泛爱哲学,同陈望道、沈雁冰在《觉悟》上展开争论。后来,他进入中华书局任编辑,一同任编辑的有李达、何叔衡和田汉。张闻天对外国作品的译介引起“少年中国学会”会友的注意,已经到美国旧金山的康白情邀请张闻天到旧金山《大同日报》担任编辑。张闻天一边工作,一边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自修,业余时间还要在餐馆打工。他翻译了西班牙、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也翻译了俄罗斯小说家柯罗连科的长篇小说《盲音乐家》,而他翻译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笑之研究》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1924年张闻天回国,仍在中华书局做编辑工作,完成了长篇小说《旅途》和话剧《青春的梦》。1985年,《旅途》由上海书店再次发行。因为张闻天潜心创作并宣传革命,招致单位不满而辞职。之后辗转四川任教,并编辑《南鸿》周刊,最终被重庆军阀勒令离川。五卅惨案发生次日,张闻天就走上街头,投身示威群众的洪流。1925年6月,由沈泽民、董亦湘介绍,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淡出文坛,完成职业革命家的转变。在延安,他主编了《解放日报》《共产党人》《中国文化》。
但是《觉悟》并不是革命者自己的摇篮。1925年,戴季陶在《觉悟》上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觉悟》的倾向开始发生变化。同年12月,西山会议召开,《民国日报》在叶楚伧的掌控下开始转变方向。1932年初,《民国日报》被迫停刊。
1882年,邵力子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景奎,字仲辉,
邵力子这个名字是他创办《民立报》时为自己改的。当时,“力子”一词取义于《后汉书》中的一句“游子天所弃,力子天所富”。据有关考证,
6岁时,他就进入私塾进行启蒙教育。16岁的邵力子先后赴上海求志学堂、广方言馆及苏州中西学堂求学。1905年,邵力子进入上海震旦学院求学,后转入复旦公学,结识于右任,成莫逆之交。1906年邵力子赴日留学,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7年回国后,邵力子与于右任共同创办了《神州日报》,于右任主持《神州日报》近两个月后离开,该报在共同发起人叶仲裕、杨笃生等主持下继续出版。1909年,邵力子又协助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宣传革命思想,三个月就被反动当局查封。后又同于右任办起了《民吁日报》,《民吁日报》也只存在了几十天。于右任再次创办《民立报》,在辛亥革命成功后,《民立报》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机关报。这三张报纸在报业史上被并称为“竖三民”。《民立报》创立之时正当重阳时节,于右任撰写的发刊词里有“植立于风霜之表”,“经秋而弥茂”的“晚节黄花”之语。从留学日本到办“竖三民”,邵力子皆是得力助手,他不仅与于右任成为莫逆之交,加入了南社,也从此开始了较长时间的报人生活。(www.xing528.com)
1913年,《民立报》被迫停刊。邵力子到复旦公学任教,后复旦公学转为私立复旦大学。1916年,他又与叶楚伧、陈其美等人在上海共同创办了《民国日报》,正式加入国民党。邵力子不仅有强烈的正义感,也善于学习,作风踏实,思想极为活跃。在他的主持下,《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成为介绍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园地,刊载的有关文章有950篇之多,如《提倡社会主义决不是好奇》《共产与公道》等文章。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瞿秋白、恽代英、张闻天、张太雷、任弼时、向警予的文章都见于《觉悟》。1920年,邵力子与陈独秀一道发起了上海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并直接参与了党的一大会务筹备;也是首份《中国共产党纲领》的起草人之一。党的一大会议能够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及时转移到嘉兴南湖船上继续进行,与邵力子的直接努力是分不开的。当时驻防在嘉兴的师长陈仪是他的好友,在暗中掩护了会议的举行。
1922年,邵力子与于右任等人携手共同创办了上海大学,邵力子担任副校长、代理校长。1924年,邵力子被国民党选举为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5年,邵力子因参加和领导五卅运动被通缉,于是南下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秘书长,后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公开共产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他是国民党人,也是最早的一位共产党人。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却很微妙,他以国民党元老身份出席各种活动,虽然不参加共产党的组织活动,但也同邓中夏、瞿秋白、林伯渠一起参加组织活动。192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全会,共产国际邀请国共两党代表同时出席,国民党派出邵力子,共产党派出谭平山。据邵力子在苏联出席会议的回忆资料中讲,在这种情况下,由陈独秀、瞿秋白等出面,希望他以国民党的代表资格出席,并劝他退出共产党。瞿秋白认为,邵力子虽然不在党内,但一样可以作出贡献,而且更有利。从当年8月起,他“脱离”了共产党。
邵力子出席共产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全会之后,作为国民党常驻中山大学代表与校理事会成员,在莫斯科待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傅学文,傅学文那时患有肺病,在中山大学学习,与邵力子交往较多。那时,邵力子的夫人屠玉瑛已经去世6年,孤身一人的邵力子并没有再婚。1927年5月,邵力子从苏联回国。这年冬天,傅学文也回到国内,正赶上蒋介石发动“清党”运动,傅学文被南京警察局不分青红皂白地扣押起来。邵力子知道后,亲自出面担保,傅学文才恢复了自由。
1931年,傅学文肺病痊愈后他们才成婚。邵力子始终不让傅学文加入国民党,也不让她在国民政府里任职。在陕西省政府主席任上的邵力子,支持傅学文筹办了一所助产士学校,由他来当名誉校长。邵力子回到重庆后,傅学文担任中苏文化协会副主任。1940年,傅学文随邵力子出任驻苏大使。在这段时间里,她翻译了人们后来熟知的《丹娘》。《丹娘》的出版,
极大鼓舞了抗战热情。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丹娘》也是家喻户晓的经典读物。
西安事变爆发,邵力子参与了国共谈判。1937年,邵力子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时,支持《新华日报》在南京创办,并批准出版《鲁迅全集》和《毛泽东自传》。1945年,他参加重庆谈判。1949年,他又随张治中参加国共谈判,谈判未被蒋介石批准而居留北平。后来,以民主人士身份担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并当选民革常委,一直到1967年,邵力子安然逝世于北京。
邵力子有“和平老人”的美称,这与他一生主张国共合作的信念是分不开的。主办《觉悟》近10年里,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巨大,对共产主义学习小组的普遍建立以及共产党的成立筹备做了重要的事务性准备,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作出的贡献远高于一般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