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从框架理论到两种范式的对话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从框架理论到两种范式的对话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框架”的概念最早由葛列格里·贝特森提出,随后被欧文·戈夫曼进一步拓展,并发扬光大。贝特森认为,“某种程度而言,框架就是元传播。任何讯息都或明或暗地定义了一个框架,事实上这是为接收者试图理解包含在这一框架中的讯息提供了指示或帮助。”[4]戈夫曼则用“框架”概念来考察社会互动过程中现实的建构,“试图理解人们如何组织经验,从而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5]。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从框架理论到两种范式的对话

框架(frame)”的概念最早由葛列格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提出,随后被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进一步拓展,并发扬光大。贝特森认为,“某种程度而言,框架就是元传播(a frame is metacommunicative)。任何讯息都或明或暗地定义了一个框架,事实上这是为接收者试图理解包含在这一框架中的讯息提供了指示或帮助。”[4]戈夫曼则用“框架”概念来考察社会互动过程中现实的建构,“试图理解人们如何组织经验,从而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5]。他还把“框架分析”定义为“一个关于人们在建构社会现实过程中如何交往的研究领域[6]。20世纪80年代,框架理论被引入传播学新闻学研究,并由此产生了“媒介框架”(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和“新闻框架”(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两个学术概念。[7]潘忠党基于多位学者的论述把新闻框架的基本理论观点总结为:“(1)意义在传播或(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建构;(2)传播活动是使用表达载体的社会行动,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符号生产领域;(3)它发生在由物质生产构成的实体场域;(4)因此受到规范该场域的公共利益原则以及政治经济的逻辑之间的张力之约;(5)位处特定历史、经济和政治坐标点的社会个体或团体达成其特定理解或意义所遵循的认知和话语的组织原则,就是他们的框架。”[8]他还把新闻框架分析划分为三大范畴:话语(文本为再现的体系)、话语的建构(框架建构的行动及过程)、话语的接收(效果及其心理机制)[9]

至今,框架概念被提出已逾六十载,框架分析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多采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路径;研究内容基本集中在上述三个范畴中;研究方法多采用内容分析和实验法。但也有学者指出框架分析是一个理论混沌的研究领域[10],急需理论的澄清和整合。[11]过去十年,框架研究主要聚焦于新闻框架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确认新闻框架、分析新闻框架的建构过程及影响因素、探究框架效果的影响、寻找影响框架效果的变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