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及创新规划研究成果

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及创新规划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7-4南京高新区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图7-7南京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图敏感区:一般为河流及其影响区、山地。

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及创新规划研究成果

7.2.1 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1)因子分类分析

评价因子选取的依据:根据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结合南京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主要选取了对区域开发建设影响较大的水域、地形等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因子。地表水域在改善区域景观质量、调节区域温度与湿度、维持正常水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廊道不仅本身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还是区域生态格局安全的重要廊道。因此,水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城市的景观生态格局的稳定性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南京高新区的西北片区水网密布,是整个自然环境不可或缺的基底,水域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保护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形条件是影响生态敏感度的一个重要地学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三个方面。高新区内大部分地区坡度小、高程低,但东北部有龙王山风景区等山体,地形的起伏度较大,若利用不合理,将会引起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把坡度和高程也作为一个敏感因子来考虑。

为了在定量化的过程中更具有可计量性,将其中的一些因子又细分为多个子因子。每个子因子对应于ArcGIS软件中的一个图层,确定单因子内部各组分的适宜性评价值,评价值一般分为5级,用9、5、1表明其作为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对于划分等级较多的个别因子,可采用7、3作为中值。各个因子利用AHP法确定其权重。具体见表7-3。

表7-3 自然因子评分及标准及权重

img155

2)评价方法

南京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是以南京高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图7-6)。根据各因子的生态敏感性程度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等级: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了便于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中迅速获取计算结果,描述性的等级信息需转换成数值,即按其敏感性等级分别赋值9、7、5、3、1。

img156

图7-6 高新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流程(www.xing528.com)

3)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布

在ArcGIS中,把每一个子因子图层根据其评价分值删格化,利用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对所有删格进行叠加运算,采用取大的原则。对最后的总图进行聚类分级,再叠加上已建设用地,得到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图形和表格(表7-4,图7-7)。

表7-4 南京高新区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

img157

img158

图7-7 南京高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1)敏感区:一般为河流及其影响区、山地。该区域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极为敏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会影响该区域,而且有可能会给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属于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地段,应作为禁止开发区域。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南京高新区东部山体地区和北部水体较为密布地区,共494.08公顷,占总用地的6.80%。

(2)较敏感区:一般为平缓区域上的林地。该区域对人类的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一类敏感区有着良好功能及在气候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开发时必须谨慎。可以进行适当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要进行生态补偿建设,即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为指导原则进行适度开发,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该区域共390.92公顷,占总用地的4.81%。

(3)较不敏感区:一般为荒山灌木草丛等经济作物分布区。该区域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严重干扰会产生水土流失及相关自然灾害,生态恢复慢,有可能对其周边环境乃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该区域可作为优化开发区域。该区域共259.01公顷,占总用地的3.19%。

(4)不敏感区:主要是旱地农田等。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的集聚条件也较好,可作为重点开发区域进行强度较大的开发,土地可做多种用途开发。但必须严格控制“三废”标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区域共6 982.16公顷,占总用地的85.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