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白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革命的乐与忧

留白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革命的乐与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中,我猛然惊觉,原来课堂的绿色不仅仅在课文中,更在课文所可以延伸、可以涉及的令人感动与振奋的每一处、每一刻……

留白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革命的乐与忧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为例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凝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读着《稻草人》,我们不能不沉醉于一代大教育家、大作家叶圣陶先生的美好纯净的语境之中。能和作者一起铭记,和学生一起走近、品读一代大师的作品,是身为语文教师莫大的幸福。从研课、备课、试教、再试教到最后上公开课,一路走来,有过困惑,有过迷惘,有过沮丧,但更多的感动、快乐、收获,却一直在心里跳跃、闪耀、积淀,也就如作者眼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爱抚那一片片绿,走出“绿”的迷茫

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随着肖复兴对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作文又邀他亲切交谈的温馨回忆,涌起了一种暖暖的感动。那个夏日午后的阳光仿佛投射在我的身上;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如绿色的小精灵一般,一直萦绕在我心底最柔软的深处,让人心里有了一种难以按捺的喜悦与冲动:我一定要上好它,让孩子们学好它!还要在公开课上展示!可后来冷静下来,才发现:课文很长,刚上四年级的孩子要从头到尾地读一次都不容易;课文前后两大部分的行文风格相差甚远,文章的修改方法与态度要渗透与引导,对叶老先生的人品与美德更要学习;又该如何引导四年级的孩子理解作者肖复兴是“借物抒情”呢?……

感动与困惑的纠缠,让我迟迟都不敢下手,却又依然爱不释手。我翻阅了整本教材,无意中读到叶老先生所写的《爬山虎的脚》一文,更加坚定了对叶老家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喜爱。于是我上网查了大量的资料,在肖复兴的成就中我隐约感受到了叶老先生对其谆谆教导的影响。我逛了新华书店购书中心,在肖复兴编著的《课文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叶老先生言传身教的力量。书中所记录的修改课文的一个个符号,不分明就是叶老先生当年为他所作修改的翻版吗?不就是作者对作品与人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最好的缅怀吗?不也就是他对叶老先生最好的感谢、学习与铭记吗?这千言万语又能从何说起,如何道明呢?唯有寄予那片爬满整面墙的爬山虎,用那密密的、浓浓的绿,诉尽无限言语,表达作者无限深情与无尽感慨——作者就是这样来“借物抒情”的。让学生学习课文、积淀情感之后,细读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想象它们仿佛想对作者说些什么,不就等于让学生习得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吗?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中,我猛然惊觉,原来课堂的绿色不仅仅在课文中,更在课文所可以延伸、可以涉及的令人感动与振奋的每一处、每一刻……

二、吐露那一片片绿,走进“绿”的殿堂

绿是大地的颜色,绿是生命的颜色,它朴实无华,却又孕育希望,充满生机。当文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以其最迷人的姿态,走进课堂,引领阅读,真情表达,我们的课堂也在一片片“绿”的吐露中,呈现出了课堂的生命绿色。

(一)“绿”的真情播撒,回顾“修改”

我以叶老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引入教学,和学生一起美美地观赏、美美地读,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于眼里、心里植入那一片绿色,同时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在引入“绿色”之后,在学生交流第一课时与自己课后的学习收获时,引导学生用板书梳理出“修改、增添、准确、干净、规范、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等词语,再次感受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这既是对学生识字掌握情况的检查反馈、对学习的回顾与提升,又为对下文“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一句的理解打下基础,架设情感的桥梁,播撒“绿”的种子。(www.xing528.com)

(二)“绿”的含苞待放,品读“见面”

这一环节,学生学习课文第6~10自然段,和作者一起走进叶老先生的小院,品读描写作者见到叶老先生的语句,通过体会作者的心情来感悟叶老先生的高尚人品,理解“作家就是这么做的”。学生用绘声绘色、饱含激情的朗读,传达着作者心中的意外、亲切与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亲切与质朴热情所带给作者的震撼;学生以对叶老先生一流的“人品”与“作品”的交流感悟,道出了作者的庆幸、懂得与铭记,让我们领悟到了叶老先生赋予作者的心灵启迪与感召力量。这一片给予作者生命的“绿”,虽然还没有完全绽现,却于字里行间,犹如饱胀的花朵,含苞待放。

(三)“绿”的尽情盛开,感悟“爬山虎”

学生在对肖复兴先生的全面认识中,更进一步地证实作者文中所言无一句虚言,其行文做人也就如叶老先生般朴实无华。学生快速浏览第6~10自然段,找出写爬山虎的句子,放声朗读,想想:绿绿的爬山虎想说什么呢?学生动情地读,动情地说,将所感受到的、所想象到的、所能表达的“绿”的心声尽情表达。绿色的可爱小精灵抚平了作者心里的紧张、意外、拘谨;落日里沉郁的摇曳着的爬山虎,鼓励、鞭策着作者不断奋发,好好努力,好好作文做人,迎向充满希望与无限生机的“绿”的明天。

(四)“绿”的春泥护花,学习铭记

到1992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作者去叶老先生家已经30年过去了,但作者还是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多么质朴又令人感动的言语。再联系上文,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在作者肖复兴的心里,爬山虎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植物,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仿佛就是叶老先生的平和亲切、认真质朴,仿佛就是叶老先生言传身教的谆谆教导,更是叶老先生对作者的热情鼓励与鞭策激励。当学生真诚地说出他们感受至深的言语,随着结课前缓缓流淌的音乐声,我们已经一起铭记了那个美丽的意义非凡的下午,铭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铭记了这两位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三、凝思那一片片绿,走向“绿”的成长

我一直都坚信成功的教育是无痕的,所以我一直都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今天,在课后或贬或褒的评论声中,我再次认真凝视、审视自己的课堂,于自鸣得意中更多的是警醒。一路走来,我想了很多,做了不少,可进了课堂却发现依然存在着细节上的诸多漏洞,这是为什么呢?是想得不够深,不够细,还是自己的预设本就有偏颇呢?自己情真意切、万般感动地投入教学,可一些学生依然不为所动,是他们木讷、不善言表,还是我没有富于弹性与留有空间地为其铺垫,反而太过自我与张扬了呢?在学生似乎真的心有所动、言有所发之时,他们对课文的语言、动人的细节,是否是沉积在心,能品能用了呢?我是否有贪多求全、得意忘言之嫌呢?当我再次静静地梳理着我心中的这片“绿”,我发现了好多值得自己去思考、探索的“绿”的罅隙。于再一次的突破与挑战中,我坚信语文路上,快乐与苦恼同在,思索与实践共存,今天的实践探索也必将与明天的成长发展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