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地形的形式与美学研究

园林地形的形式与美学研究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园林地形与美学现代园林地形的种类更加丰富,地形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每一个地形都利用点、线、面的组合显示出大量的地理信息及地形特色。这是表现园林地形美的3个主要方面:①科学性。

园林地形的形式与美学研究

按地形的坡度不同分类,它可分为平地、台地和坡地。平地是指坡度介于1%—7%的地形;台地是由多个不同高差的平地联合组成的地形;坡地可分陡坡和缓坡。

(一)按地形的形态特征分类

1.平坦地形

平坦地形是园林中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坡度介于1%—7%。平坦地形在视觉上空旷、宽阔,视线遥远,景物不被遮挡,具有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平坦地面能与水平造型互相协调,使其很自然地同外部环境相吻合,并与地面垂直造型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景物突出;平坦地形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等用地,以接纳和疏散人群,组织各种活动或供游人游览和休息。

2.凸地形

凸地形具有一定的凸起感和高耸感,凸地形的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凸地形具有构成风景、组织空间、丰富园林景观的功能,尤其在丰富景点视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凸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势高,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它一方面可组织成为观景之地,另一方面因地形高处的景物最突出、明显,能产生对某物或某人更强的尊崇感,又可成为造景之地。

3.凹地形

凹地形也被称为碗状洼地。凹地形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适宜于多种活动的进行,当其与凸地形相连接时,它可完善地形布局。凹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凹地形还有一个潜在的功能,就是充当一个永久性的湖泊水池或者蓄水池。凹地形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它可躲避掠过空间上部的狂风;当阳光直接照射到其斜坡上时,可使地形内的温度升高,因此凹地形与同一地区内的其他地形相比更暖和,风沙更少,更具宜人的小气候。

4.山脊

山脊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山脊可以说是更“深化”的凸地形。

山脊可限定空间边缘,调节其坡上和周围环境中的小气候。在景观中,山脊可被用来转换视线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位置或将视线引向某一特殊焦点。山脊还可充当分隔物,作为一个空间的边缘,山脊犹如一道墙体将各个空间或谷地分隔开来,使人感到有“此处”和“彼处”之分。从排水角度而言,山脊的作用就像一个“分水岭”,降落在山脊两侧的雨水,将各自流到不同的排水区域。

5.谷地

谷地综合了凹地形和山脊地形的特点;与凹地形相似,谷地在景观中也是一个低地,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适合安排多种项目和内容。它与山脊相似,也呈线状,具有方向性。

(二)园林地形与生态

生态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现代城市园林和传统园林相比,现代园林更注重生态景观和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与推广。与传统园林相比,生态理论在现代城市公园生态景观中的运用更为积极和深入。地形设计把生态学原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科学的前提下确定景观特征。地形是植物野生动物在花园中生存的最重要的基础。它不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有效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高度创造不同的栖息地。不断变化的地形为丰富植物种类和数量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为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三)园林地形与美学(www.xing528.com)

现代园林地形的种类更加丰富,地形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它们所具有地形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不会改变的。每一个地形都利用点、线、面的组合显示出大量的地理信息及地形特色。

1.直接表现

一个线条光滑、美观秀丽的优美地形,让人赏心悦目,得到美的感受。具有时代感的优秀山水地形作品,让人信服,得到心理满足。地形可以直接代表外在形式的艺术美感,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科学美内在的逻辑意蕴,更能体现理性更深的美;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在园林的地形上蕴含着美的内涵。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地形美是客观存在的。然后,运用独特的地形技术,可以正确地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间接表现

园林地形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可靠的实用性、精美的艺术性。这是表现园林地形美的3个主要方面:①科学性。科学性是地形科学美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于设计地形的数学基础(确保精度)、特定的栽植植物和特殊的堆砌方法,主要体现在地形的所需可靠,实施科学的综合概括,从尽可能少和简单的概念出发,规律性地描述园林地形单个对象及其整体。②实用性。实用性是地形美的实质,主要表现在地形内容的完备性和适应性两方面。适应性是地形所处位置的审美特征,指地形承载内容的表现形式、技术手段能使人理解、接受,感到视觉美,感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和谐美。③艺术性。艺术性是地形艺术美所在,主要体现在地形具有协调性、层次性和清晰性三方面。协调性是指地形总体构图平衡、对称,各要素之间能配合协调、相互衬托,地形空间显得和谐;层次性是指园林地形结构合理,有层次感,首先是主体要素突出于第一层视觉平面上,其他要素置于第二或第三视觉层面上;清晰性是指地形有适宜的承载量,地形所承载的植物、构筑、水面等配比合适,各元素之间搭配正确合理,内容明快实在,贴近自然,使人走入园林有一种美的享受。

(四)地形塑造

1.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熟悉施工地块内土层的土质情况。了解地形整理地块的土质及周边的地质等情况。测量放样,在具体的测量放样时,可以根据施工图的要求,做好控制桩并做好保护。编制施工方案,提出土方造型的操作方法,提出需用施工机具、劳动力等。

2.人员准备

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技术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3.设备准备

做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推土、造型、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运至使用地点就位。对拟采用的土方工程新机具,组织力量进行研制和试验。

4.施工现场准备

土方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受到地质、气候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施工区域内的地下障碍物,核查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数据,确认可能影响地下管线的施工质量,并指导施工的其他障碍。全面估算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各种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包括临时水、电、照明和排水系统以及铺设路面的施工。在原建筑物附近的挖填作业中,一方面要考虑原建筑物是否有外力作用,从而造成损伤,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准确位置图,测量人员进行方位测量,挖出地面,并将隐藏的物体清除;另一方面进行基层处理,由建设单位自检、施工或监理单位验收。在整个施工现场,首先要排除水,根据施工图的布设、精确定位标准的设置和高程的高低,进行开挖和成桩施工。在地形整理工程施工前,必须完成各种报关手续和各种证照。

再好的地形设计,只有经过测绘施工等生产过程中各生产作业人员的认真工作,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求各工序的生产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较高的修养,要能自觉地、主动地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创造性的与卓有成效的生产作业。如此,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出精品园林景观,让园林景观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以满足人们及社会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