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与傣族民间知识研究

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与傣族民间知识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象崇拜热带丛林中的象与生活在热带河谷、平坝的傣族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傣族人崇拜大象由来已久,反映傣族象图腾崇拜的民间故事很有特色。这一切,与早期的傣族祖先——古越人的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牛图腾牛图腾也是傣族最早的动物图腾之一。以上这些例子表明,在古代傣族人的心目中,牛是一种神秘的具有灵性的物种,并对其加以崇拜。鸟图腾鸟图腾是傣族古老的原生态图腾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古越人的图腾崇拜。

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与傣族民间知识研究

傣族古代文学中可以看出,傣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图腾,傣族图腾崇拜根据地区和人群的不同有所差异,其动物图腾有象图腾、孔雀图腾、牛图腾、鸟图腾、龙图腾和虎图腾等。

(1)象崇拜

热带丛林中的象与生活在热带河谷、平坝的傣族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傣族的先民百越族群在远古时就与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傣族人崇拜大象由来已久,反映傣族象图腾崇拜的民间故事很有特色。傣族的土地是象的乐园:丛林中有象群,村寨和寺庙中有塑象(图1),水井房有塑象,壁画和布画中有象的图画,家里摆设中有象工艺品,贝叶经中有象的传说故事,宗教仪式中有赕白象……总之,象崇拜渗透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于象的崇拜、图腾、神话、传说,本书在后面的章节专题叙述。

(2)孔雀——凤凰崇拜

孔雀是傣族崇拜的吉祥鸟。傣族地区孔雀较多,据史书记载,“孔雀巢人家树上”,可见自古孔雀就与傣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都被誉为“孔雀之乡”。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孔雀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其中以瑞丽、耿马、孟定、勐腊等地的孔雀舞最为精彩。过去表演者多戴面具,她们模仿孔雀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游戏、抖翅展翅、亮翅开屏、高低旋转等动作。

图2 傣寨缅寺建筑上的孔雀雕塑(汤永晶/摄)

图3 傣寨缅中佛祖身边的绿孔雀、白孔雀和白象雕塑(汤永晶/摄)

凤凰有多种原形,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等等。作为凤凰的原形,孔雀在傣族文学中是最具有灵性的动物,如在民间故事《两个王子的故事》中,王子俩弟兄因用箭射死了母雁而被公雁告发,国王定两位王子死罪,在王后的请求下,执行人员放了两位王子。两位王子流浪异国,射死了那一国家国王的孔雀,大王子吃了孔雀的头浑身闪闪发光,成为国王,小王子吃了孔雀的肝,说话时金银财宝从口中喷出……现今傣族以孔雀为吉祥物,跳孔雀舞,以孔雀为织锦、刺绣、剪纸、绘画的重要主题,以孔雀图样为房屋的装饰或妇女的饰品等(图2~图3)。这一切,与早期的傣族祖先——古越人的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傣族还以孔雀为文身图案,这显然是希望得到图腾物凤凰的原形——孔雀的保佑,幸福平安,吉祥如意。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中的英雄“桑洛”的军旗上绣有孔雀,西双版纳宣慰使的仪仗旗上有凤凰图案,以孔雀或凤凰为集团政权的徽记,这与傣族早期的鸟图腾崇拜不无关系(刀承华,2009)。

(3)牛图腾

牛图腾也是傣族最早的动物图腾之一。

①《葫芦生蛋》的神话故事

流传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葫芦生蛋》是傣族最原始的牛图腾崇拜的载体。这个神话说,在荒远的古代大地上什么也没有,天神就派了一只鹞子和一头母牛来到地面上。这头母牛在天上已经生活了几十万年了,来到地上后活了三年生下三个蛋就死了。鹞子每天孵这三个蛋,其中一个蛋裂开出来一个葫芦,从葫芦里走出许多人来,于是有了人类。由此可以看出,远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在探索人类自身起源问题时把牛视为人类的始祖,这是傣族原生态的牛图腾崇拜(刀承华,2009)。

②民间故事《神牛之女》

在景谷、西双版纳等地区流传的傣族民间故事《神牛之女》说:神牛在河边喝水时闻到菠萝的香味,便将头伸进菠萝园里咬了一个菠萝,但才咬了一口那菠萝就掉进河里漂走了。河的下游有个姑娘在洗头,菠萝漂到她面前停住。她将菠萝拾起来吃了,不久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南我弄”(神牛姑娘)。南我弄长大以后到“光麻宛达神山”找到了自己的父亲——神牛。她和神牛父亲生活了三年,学会了种植旱谷、山瓜的本领,告别了神牛父亲,回到母亲身边。离别时神牛给南我弄一把谷种,叫她带回平坝种植。这个故事中的南我弄(神牛姑娘)是人类和牛通过菠萝感应而生育的(刀承华,2009)。

③民间故事《苏札晚那阿銮》

流传在德宏地区的傣族民间故事《苏札晚那阿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父母双亡的穷姑娘到山里砍柴,因口渴就喝了牛脚印里的水,不料这牛脚印里的水是牛的尿液,于是姑娘怀了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小男孩,因为家里太穷养不起,就把小男孩送给了佛祖,让他修行。这个故事表明当时的傣族人认为人类女性喝牛的尿液可以怀孕,自己的祖先与牛有血缘关系,并加入了佛教的因素。这应该是傣族准原生态的牛图腾崇拜的载体(刀承华,2009)。

④民间故事《花水牛阿銮》

流传在德宏地区的傣族民间故事《花水牛阿銮》中的花水牛长着两支角,一支角朝上,一支角朝下,谁得到朝上的角可以飞,谁得到朝下的角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刀承华,2009)。

⑤民间故事《独角黄牛

在傣族地区普遍流传的民间故事《独角黄牛》中,独角黄牛的独角可以医治龙公主的臭头病(刀承华,2009)。

⑥民间故事《阿銮吉达贡玛》

傣族人熟知的民间故事《阿銮吉达贡玛》,其中的一条紫毛牛用自己的身体护卫被富翁放在牛马出入的城门口企图让牛踩死的小婴儿“岩佐纳”,嘴里还不断呜呵呜呵地叫,不让其他牛踩踏“岩佐纳”,最终保住了岩佐纳的性命(刀承华,2009)。

以上这些例子表明,在古代傣族人的心目中,牛是一种神秘的具有灵性的物种,并对其加以崇拜。

(4)鸟图腾

鸟图腾是傣族古老的原生态图腾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古越人的图腾崇拜(刀承华,2009)。在傣族神话中,有很多以“人首鸟身”为题材的传说,如《鸟姑娘》:

①《鸟姑娘》传说之一

流传在西双版纳的《鸟姑娘》说:远古时候森林里有一只人首鸟身的神鸟姑娘。一个年轻猎人到山里打猎,与神鸟姑娘相遇,被神鸟姑娘的歌声迷住,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回家,和神鸟姑娘相爱,结成夫妻,生了许多儿女。后来他们的儿女分别飞到四面八方,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寨子。很显然,人首鸟身的图腾是从古越人的鸟图腾演变而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渗入了印度女性神鸟“金拉銮”“金拉丽”人首鸟身等特征(刀承华,2009)。

②《鸟姑娘》传说之二

傣族鸟图腾神话的主角均为人首鸟身。《鸟姑娘和猎人》是说森林里有个鸟女国,有个美丽的鸟姑娘。一天,森林里奔来一个年青猎手,追赶着一头鹿。鸟姑娘看猎手仪表堂堂,一身英武气概,顿生爱慕之情就放喉高歌。猎手被动听的鸟歌陶醉,双方产生爱情结为夫妇。他们住在森林繁衍子孙,分布到四面八方(朱德普,1990)。

由此,傣族人把鸟类作为自己的女始祖,即傣族和鸟类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可见鸟类也是傣族的图腾之一。

③《金犀鸟》传说

傣族民间流传着《诺戈罕》(傣语音译,即《金犀鸟》)的故事:从前,有一名叫岩哥的傣族猎人,由于太爱自己的妻子玉罕,外出时总是对妻子念念不忘,生怕妻子遇到一点点的伤害,于是每次出猎时都把木梯拆掉,把大门钉死。有一次外出狩猎时,他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岩哥为保护妻子的安全,给她准备了几天的食品后,便又钉死大门,拆掉楼梯出去打猎了。这次出猎,岩哥因为追捕一只金鹿,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他在林子里转了二十多天后,才找到回家的路。待岩哥归来,妻子已经饿死。岩哥悲痛不已,用织物把自己和妻子捆在一起,放火点燃了竹楼。这对夫妻死后化成诺戈(犀鸟),比翼双飞,形影不离。对于钟情的犀鸟,傣族群众绝不会轻易猎杀,并且还会向人们讲述《诺戈罕》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射杀犀鸟,免得使孵雏的雌性犀鸟死于非命(刘荣昆,2011)。(www.xing528.com)

(5)龙图腾

傣族的龙图腾也和古越人的“蛇鸟图腾”一脉相承,因为蛇是龙的实体。傣族的龙图腾是其祖先古越人蛇图腾的演变和发展。

①“水潭王子”传说

流传在德宏地区的《等贺相的混等王》说,“勐卯”(现瑞丽)原名为“姐东”。姐东村一对农人夫妇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小艾”。姐东村旁有一个大龙潭,人称“等晃”。小艾长大后天天在草地上放牧家中的耕牛。一天小艾正在龙潭边放牧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美貌无比的“小卜少”(傣语音译,意为“小姑娘”),双方一见钟情,彼此相爱。原来这个美丽的小卜少是水潭中龙王最疼爱的公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龙公主邀请小艾到宫中游玩,小艾欣然答应,跟随龙公主到了宫中。龙王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并为他们修建了一座新的寝宫。但龙国有个风俗,每隔3年举行一次游江活动,参加游江活动的龙、蛇等水族都要现出原形。到了游江活动的时候,为了不让小艾看见它们现原形,怀孕十个月的公主请小艾到龙王为他建造的新宫殿游玩,并叮嘱他千万别往宫外走。小艾一人在新宫殿休息深感孤独,信步走到大龙潭边,看见无数现原形的水族正在互相追逐,被吓得魂飞魄散。事后小艾执意要求回家,国王考虑人类和水族不能共同生活,只好同意。公主亲自把小艾送到岸边,公主突然腹痛,产下一个大蛋,蛋壳裂开现出一个小男孩。公主含泪将小男孩交给小艾后返回龙宫去了。小艾在水潭边搭了一座茅草蓬,住在里面用食指上的奶水喂养孩子。因孩子在“等晃”边出生,便取名为“混等”,意为“水潭王子”。混等长大后参加等贺相(古代中国)皇帝的招亲大摆(仪典),踩着水面走进海心岛宫殿,见到公主,和公主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后来混等被皇帝封为勐卯国(傣族古国,现今德宏州瑞丽一带地区)国王,在位72年后去世。很显然,勐卯古国傣族人认为自己的君王与龙有血缘关系(刀承华,2009)。

从上述作品中可看出,古代傣族先民认为自己的祖先与龙有血缘关系,人类和龙所生的后代多数当君主。由于种植水稻,傣族历来生活在江河、湖泊附近,其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崇拜龙是很自然的。傣族传统文化里的龙既有中国古代“青龙”的特点——至高无上的神物,君王的象征;又有印度神话的特性——水中神物。

②“龙”是怎样进住傣寺的

傣族龙图腾的原始符号是青蛇。相传佛祖“帕召”常在寺中讲经,一条青蛇爬到寺里廊柱下,日夜听经,十分虔诚,后向佛祖要求出家随其做弟子,佛祖未收,但允许它在寺中当侍从,从此后傣佛寺中的佛座下就有了龙。一次,在水边修炼中的佛祖被大雨淋着依然虔诚地一动不动,蛇看到后非常感动,便用身体托起佛祖,然后张大嘴巴(用头)为佛祖遮风挡雨,此后蛇就一直跟随佛祖听经修行,佛祖看它虔诚便把它变成“龙”,命其留守寺院佛塔。所以在傣族佛寺院内、院外、廊檐下、佛塔边都有了“龙”,但其造型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即龙头蛇身,有的无角无须,有的装饰得艳丽夺目……蛇龙,在人类蒙昧的意识中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和象征庄严肃穆的属性(郝云华,2005)(图4~图5)。

③傣族文身的由来

当今最能说明傣族人龙崇拜和龙图腾的是文身习俗。傣族素有“水民族之称”,他们是依水而居的稻作民族,过着渔猎和种植水稻的生活。“龙”在傣那语中叫“鳄”,傣泐语叫“纳”。傣族认为水里有龙,而蛇是龙的同类,因此他们认为,在身上文上蛇图案,到江河中打鱼时,不会被龙吃掉。史籍对这一说法也有记载(郝云华,2005)。

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远古时候傣族先民还没有定居,跟随江河走,靠捞鱼摸虾度日。当时江河里有一种怪物——蛟龙,只要见到水里有白色和棕色的东西就咬,对傣族先民威胁极大,人们为了自卫就用刺在身上刺出花纹,涂上黑颜色,装作龙子,避免了蛟龙的伤害。这个故事解释了傣族文身的来历,同时也揭示了傣族文身与龙图腾的关系。古代傣族先民希望得到具有神性的龙的保佑是可想而知的。过去的傣族男子常常在身上文刺龙图案,以期得到龙的保护,如今这种现象还时有所见。

(6)虎图腾

老虎是非常凶猛的动物,为百兽之首,是中国古代的四圣兽之一,是属阳的神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虎与青龙相提并论。相传白虎具有辟邪、消灾、祈丰、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傣族观念中的虎也是具有神力的动物,傣族人对虎是很崇拜的(图6)(刀承华,2009)。

图4 傣寨缅寺门口守护的龙雕塑(汤永晶、黄元/摄)

图5 耿马傣族佛寺中的龙雕塑(汤永晶摄)

流传在耿马傣族地区的《白虎》传说:从前“勐并乍那列”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名叫果达丽,她和女仆在江中坐船游玩时狂风掀翻了船,她抓住一块船板在水中漂浮,挣扎爬上岸,被雅细(在山里修行的隐士)救起并收为义女。雅细向天神祈求一座漂亮的宫殿让公主住在里面。公主的宫殿附近有一个湖,湖中龙王太子常常出来拜访雅细,见到公主便爱上了她。雅细为他们栓线祝福。不久公主怀孕,产下一个蛋,蛋壳裂开走出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口中含着宝石。勐并乍那列城边有一穷苦独生女,到山林检柴时饥渴难耐之际喝了老虎脚印里的水,原来所喝的是虎尿,不久怀孕,生下一个女儿,人称“南色迫”(意为“白虎姑娘”)。南色迫长大后美丽能干,遭伙伴嫉妒,向母亲追问父亲是谁,母亲告知自己喝虎尿怀孕之事。南色迫走路七天七夜到山里找到白虎,父女相认。白虎祈求天神为女儿建了一座宫殿,南色迫住进了宫殿。龙王太子和果达丽生的男孩长大成美男子,是阿暖。他口含宝石在空中游玩时见到密林中南色迫的宫殿,便下地察看,和南色迫相遇相爱,结为夫妻,后与父亲龙太子和母亲果达丽回到勐并乍那列,阿暖继承了老国王的王位,做了勐并乍那列的国君(刀承华,2009)。

图6 傣寨缅寺中虎图案(汤永晶摄)

《白虎》这个传说故事既有龙图腾的成分,又有虎图腾的因素,表现出傣族先民的龙崇拜与虎崇拜。

(7)金鹿传说

①金鹿传说之一

相传傣族首领“叭阿拉武”率大小头人及群众外出打猎,天神为了把他们引到土地肥美而无人居住的孟连、勐梭(西盟)、勐泐(景洪)等地建勐。命一神变为金鹿,游于荒野招引之,叭阿拉武见而射之,中其腿,金鹿带箭奔驰,叭阿拉武带人追赶,始终未能追及,经过多少日日夜夜,越过无数山山水水,来至一片森林及平原,金鹿已躺倒在地,人们将其捕获,时值黎明,待欲返回旧地时,却迷失归途,叭阿拉武遂率众开荒辟地,建寨耕种,称此地为“景洪”,意为“黎明之城”。

②金鹿传说之二

传说有个寨子捕到一头金鹿,一位寡妇劝大家放鹿归山,但寨里人不听劝告,宰鹿分肉,煮肉下酒。当天深夜风雨大作,全寨塌陷变成深潭,唯有寡妇一家的竹楼幸免于难。

(8)鱼崇拜

①“神鱼节”传说之一

孟连傣族对鱼的崇拜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的时候,人类没有谷物,也没有蔬菜和种子,过着以野菜野果充饥的生活。佛祖得知这种情况后心生怜悯,派了河里游的神鱼巴嫩罕和地上长的蕨菜下到人间,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鱼类一次就可以产卵千千万万,繁殖生长快,给人类带来鲜美的鱼餐;蕨菜的子孙遍布大地,它也能保证人类天天都可以采摘到新鲜的蕨菜,人类从此不再缺少食物。神鱼在每年的四五月间将无数的鱼带到河里,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尽情捕捞。蕨菜见人们更热衷于捕鱼,在一旁很生气,孟连人为了不冷落蕨菜,做鱼的时候不管是用叶子包起鱼来烧,还是煮鱼汤,都忘不了放点蕨菜。孟连人民为了接受佛祖的恩赐,每到这个时期(阳历4月10~13日)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孟连坝子的南垒河尽情捕捞,“神鱼节”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刘荣昆,2011)。

②“神鱼节”传说之二

关于神鱼节的来历,孟连一带的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傣家人生活艰辛困苦,佛祖专派蕨菜和神鱼到傣族生活的地方,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但鱼和蕨菜都有生长周期,不可滥捕乱采,只得选择一个吉日才能大量捕食采摘。为了记住幸福时刻的到来,每年,当地人就举行一个盛大的“神鱼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捕鱼狂欢,神鱼节也就一代代留传下来,万人下河捕捉“神鱼”便成了孟连县娜允古镇边的一道壮观风景。

③“神鱼节”传说之三

传说在很久以前,佛祖派神鱼到孟连送谷种,途中不慎被魔鬼捉住,并拿去用火烧烤,身子被烤得卷起来,一只眼睛也突出来,这时,神鱼忽然想起送谷种的使命,便拼命逃出魔掌跃入河中,把谷种送到了孟连。至今神鱼身上还留着被火烤过的痕迹,双眼发白,一只眼珠往外凸出,尾巴也卷了起来。有了谷种,孟连的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傣族图腾、崇拜中的动物有数种。在傣族动物图腾崇拜中,有图腾动物自生人,有人与图腾动物共生人。与图腾动物相关联而生人的人类祖先有男性也有女性;人和图腾动物共生人的途径有人和图腾动物相结合产生后代,也有女性喝图腾动物尿液而生育,还有图腾动物和人相感应而有子女。图腾动物多为威猛的动物,这正是远古时期自感微弱而又有强烈生存欲望的傣族先民希望得到图腾动物的保护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使自己的祖先具有图腾动物的威猛和神奇,从而提高族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生存、发展能力;鸟图腾中人首鸟身的神鸟则是美丽、吉祥的象征,从中可窥见傣族先民对美好、吉祥的期盼。可以说,傣族的动物图腾崇拜不仅是对图腾动物的崇拜,同时也是对祖先的崇拜,更是古代傣族先民求生存、图发展,希望生命生生不息的具体体现(刀承华,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