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宫廷:明清宫中饮水之谜

中国宫廷:明清宫中饮水之谜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酷爱品茶的清朝皇帝,更是喜饮各地清香甘活、各具特点的名泉水,其中济南趵突泉的“趵突腾空”在明清时期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清澈透明,口味甘美,宫中常取来作为饮用水。除了山泉水,明清时期的宫廷里还讲究用雪水、露水等天落水作为饮用水。井水自然也是明清宫廷中饮用较多的水源之一。

中国宫廷:明清宫中饮水之谜

明清时代,皇帝一族深居巍峨耸俨的宫城内,食天下之精,衣天下之锦。但也免不了有俗人之需,比如喝水,宫廷总不可能将宫中御苑里的湖水喝掉吧。其实明清宫廷的饮用水大部分都是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运入宫中的。 古人曾云:“人可以一日无谷,不可一日无水,水为食精也。”这句话道出了水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于皇帝来说,同样如此。那么,明清时代的皇帝是怎样饮水的,宫廷里的饮用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古都北京的城市环境始建于金代。金的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建造了中都城,就是今天北京城的雏形。那时的中都城内已经初具城市供排水系统,到了元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再经过明清两朝的刻意经营,造就了具有引水、城市供水排水、调节水量等功能的河湖系统,发挥了天然河湖优势,实现了建筑与水环境的融和,也创造了北京良好的景观环境。然而,对于皇帝们来说,这些水充其量只能当作景观看,或是用来浇灌皇家御园里的花花草草,宫廷中岂能饮用这样的水?因为皇帝们深知水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对水的质量和口味要求非常高。比如清朝乾隆皇帝就曾说过:“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由于当时北京城内水井的水质不佳,明清宫廷(包括一些王府)的饮用水都是用水车从西郊玉泉山运来的,玉泉山的泉水是明清时期宫廷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清稗类钞》载:“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运水车多从西直门进出,西直门因而被称为“水门”。

为什么宫廷非要从西郊玉泉山运水来饮用呢?无非是因为那里的泉水水质好,泉出自地下近五百米深处的碳酸岩溶裂隙,山上植被繁茂,从层层叠叠的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经过砂石的天然过滤,水质清澈,口感甘美,纯正爽口。据后人对此水进行理化分析得知,水中含有锶、硅、锂等十七种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具有软化血管、防止骨质疏松、促进健康等功效,长期饮用对人很有好处,难怪清朝的乾隆皇帝身体硬朗,活了那么大岁数呢。其实早在金、元两代时,宫中也已经开始使用那里的水源了。

乾隆对饮用水非常讲究。据清人陆以湉《冷庐杂识》及梁章钜《归田琐记》记述,乾隆曾命人特制了一个银制小方斗,专门盛水以品评天下各处水的高下,每次出巡,他也不忘记带上小银斗,搜取各地名泉水,然后精心秤量其比重,最后评出北京玉泉山的水质最轻、最清、最甘甜。为此,乾隆还兴致十足地撰写了《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www.xing528.com)

清朝为了取水方便,专门在玉泉山的水源处修建了一座澄心园(后改为静明园),泉眼就在园中。不仅是饮用水,明清宫廷中的御酒也都是用玉泉山的泉水酿造的。当然,天下各地的名泉水,如济南趵突泉、崂山矿泉、淄博柳泉、镇江中泠泉(唐代陆羽曾称之为“扬子江南零水”)、无锡惠山泉、扬州大明寺泉水、杭州龙井泉、武夷山九曲溪、云南安宁碧玉泉、四川邛崃文君井、峨眉玉液泉等也都是明清宫廷中的御用水。尤其是酷爱品茶的清朝皇帝,更是喜饮各地清香甘活、各具特点的名泉水,其中济南趵突泉的“趵突腾空”在明清时期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清澈透明,口味甘美,宫中常取来作为饮用水。

除了山泉水,明清时期的宫廷里还讲究用雪水、露水等天落水作为饮用水。乾隆已经知道雪水比山泉水比重更轻,更甘洌洁莹,尽管很难采取到,但仍时时追求,用雪水泡茶、试茶成为一种极为高雅之举。清人曹雪芹就曾写下“扫将新雪及时烹”的诗句,可见当时饮用雪水在宫廷、王公贵族及文人雅士中已是很流行的时尚。在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辽、金、元、明、清五代皇家禁苑(今北京北海公园)里的琼华岛西侧的山腰上,竖立着一根汉白玉石柱,柱顶立一铜人,双手高举,承托着一只铜盘,名为“仙人承露盘”,这是乾隆仿照汉武帝造承露盘收集“无根水”——甘露用以炼制仙丹的典故而建的。古代人认为,露水乃“天泉”,秋冬季节,天高气爽,空中尘埃少,水味清冽,不失为上好的饮用水。当然,明清宫廷中承接露水,更多的还是用来炼制不老的仙丹灵药。

井水自然也是明清宫廷中饮用较多的水源之一。尽管明清时期北京城中井水水质不佳,但是在明人焦竑的《玉堂丛语》和清人窦光鼐、朱筠的《日下旧闻考》中都提到,宫中文华殿东有一口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冽,明清两朝皇宫都以它作为饮用水源。这证明明清时期宫廷中也经常饮用井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