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二黄戏观点:京剧声腔起源

陕西二黄戏观点:京剧声腔起源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齐氏考证二黄产地不单靠书本只言片语记载,而更重实际考察的严谨治学观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齐如山先生对于陕西二黄的流传发展、京剧形成的来路和各地二黄声腔剧种源头的考察论断,应当说与实际存在是相符的。

陕西二黄戏观点:京剧声腔起源

60多年以前,中国近代著名戏曲史论家齐如山先生独具慧眼,悉心考察,力排一般人认为京剧源头为湖北或安徽的说法,在其戏曲论著《齐如山全集》[1]中曾有五、六处的文字提到:盛行全国的京剧,并非京中故有产物,亦非常人所云出自安徽(徽班)、湖北(汉调),其真正来路系起自陕西,即陕西的土二黄声腔剧种。《齐如山回忆录》这样写道[2]

戏界人传说,二黄始自黄陂黄冈,故名二黄,……后来欧阳予倩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他到黄陂黄冈调查皮黄的产地,结果连一点影儿也没有。……皮黄果然产生自该两县,则该两县必然尚有相当的艺术存在,经过不到200年,何至就一点儿也没有呢。后来又听几个大学的学生来问我,说怎么全国风行的皮黄,和我们家乡的土调一个味儿呢?他们都是陕西汉南人……于是我们每遇到一位汉南人,总要问问他,且是众口一词,都是这样说法,又问到陕西几位老角,他们都说,陕西早就有二黄,后来天津北平的二黄班到西安,大家遂管平津之二黄叫做二黄,或曰京二黄。管本地之二黄叫做土二黄,或曰本地二黄……并且把所以发达的情形,说得也很详细。后来有几位友人到汉南去,我托他们调查,果然是野老、农夫、妇人、孺子,一张嘴都是二黄,即皮黄产生汉南,是毫无疑义的了。此事余另有文字详记,此处所以写这一段话者,意思凡有事实可考察的事情,便应顾及事实,不可专靠书本。

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父为翁同龢门生。幼受家教,通德文、法文,数度游历欧美,以毕生心力从事戏曲研究,将被视为“小道”的戏曲理论跻身学术之林,并协助梅兰芳创立梅派艺术,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齐氏考证二黄产地不单靠书本只言片语记载,而更重实际考察的严谨治学观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他还在《皮黄之来源及改造》《中国戏剧源于西北》等文中称,据20多年来考察:

土二黄进京形成京剧,来路有两条,一路由陕西经山西为山陕客商带入,时间较早,后传嘉庆年生人、著名京剧须生“老三鼎甲”之首的张二奎,他所唱的“洪武正韵”“京腔大戏”非徽、汉所传,而系此路;另一路由陕南先传入四川,又入云贵,再东传湖广,与由陕南顺汉水流域东传湖北的一支会合,“所以名曰汉调者,乃陕南汉中之汉,非汉口之汉”(齐如山语),进入长江流域,遂传至赣、闽、江、浙,“传入安徽,又变名徽调”,徽班北上,传入京师。(www.xing528.com)

齐如山先生对于陕西二黄的流传发展、京剧形成的来路和各地二黄声腔剧种源头的考察论断,应当说与实际存在是相符的。证据有四:

其一,自清乾隆之后,陕西的二黄艺人,特别是汉中的班社,在川、陕之间往来极为频繁:

(1)四川戏剧界普遍认为,川剧五大声腔之一的胡琴腔(又称丝弦戏,即川二黄)的产生,与陕西汉中二黄戏流传入川具有直接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