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水监测的条件与布置

地下水监测的条件与布置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布置应根据监测目的、场地条件、工程要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监测是对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水位)、水质的监测。

地下水监测的条件与布置

6.4.1 地下水监测的条件

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以及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是各种不良地质作用产生的重要因素。例如,高层建筑的基坑开挖与支护中,地下水的作用可能引起坑底隆起、涌水、边壁流土或坍塌、支护结构位移倾倒等基坑工程事故;边坡工程中,地下水在坡体内产生的孔隙水压力、浮托力、渗透压力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滑坡;覆盖型岩溶区由于地下水作用可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等。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版),下列情况应进行地下水监测:

(1)地下水位的升降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时;

(2)地下水位上升产生浮托力对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防潮、防水或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时;

(3)施工降水对拟建工程或相邻工程有较大影响时;

(4)施工或环境条件改变,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水位)的变化,对工程设计或施工有较大影响时;

(5)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时;

(6)地下水位升降可能使岩土体产生软化、湿陷、胀缩时;

(7)需要进行污染物运移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时。

地下水的监测主要有如下内容:(www.xing528.com)

(1)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

(2)工程降水对地质环境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3)基坑、地下洞室施工,边坡工程、岸边工程稳定性评价,软土地基加固等进行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监控;

(4)对管涌和流土渗透变形的渗透压力(动水压力)监控;

(5)当工程可能受到腐蚀时,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等。

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布置应根据监测目的、场地条件、工程要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监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地下水位的监测,可设置专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或利用水井、地下水天然露头进行;

(2)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的监测,可采取孔隙水压力计、测压计进行;

(3)用化学分析法监测水质时,采样次数每年不应少于4次,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监测是对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水位)、水质的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