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奖励少——粮食主产区吃亏

奖励少——粮食主产区吃亏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黑龙江、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然而农业是弱势产业,粮食主产区也大多是产粮大区、财政穷区,产粮大县财政往往都比较困难,收入不高。奖励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粮大县财政困难、调动了县乡政府的积极性。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不平衡矛盾已经表现得比较突出,产区吃亏已经成为主产区强烈反映的一个意见。本人2008年的河南省粮食调查报告中反映过这一问题。

奖励少——粮食主产区吃亏

河南、黑龙江、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然而农业是弱势产业,粮食主产区也大多是产粮大区、财政穷区,产粮大县财政往往都比较困难,收入不高。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产粮大县实行奖励政策。奖励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粮大县财政困难、调动了县乡政府的积极性。然而从平均来看,每个产粮大县每年获得的奖金也就约为1000万元。尽管产粮大县同时享受一般转移支付,但这些县人均财力水平仍很低,多数县除了按低水平发放工资和保证政府基本运转外,其他可用财力极少。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不平衡矛盾已经表现得比较突出,产区吃亏已经成为主产区强烈反映的一个意见。此外,产粮大县承担的涉农投入的各项硬性配套投入太多,负担太重,已经成为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包袱。由于涉农项目要求的硬性配套较多,一些地方干部称:搞农业投入项目面临两难,一方面想依托项目改善农业和粮食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又由于财力所限难以配套。地方政府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效果打了折扣。本人2008年的河南省粮食调查报告中反映过这一问题。在多方呼吁下,2008年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涉农配套资金问题有所缓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