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的交换客体与市场互动

张家的交换客体与市场互动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家进行交换的客体有集市、渡口、流动小贩等,家中有粮食行,不用和其他粮食行打交道,自己家的粮食除去人吃马喂、给工人工钱、留种、囤粮之外,剩下的粮食可以直接卖掉;1949年解放以前,西莲村中并无“人市”,张家人也没和他们打过交道。但是张家没有在集市上做买卖的家庭成员,因此与市场管理部门基本没有打过交道。

张家的交换客体与市场互动

张家进行交换的客体有集市、渡口、流动小贩等,家中有粮食行,不用和其他粮食行打交道,自己家的粮食除去人吃马喂、给工人工钱、留种、囤粮之外,剩下的粮食可以直接卖掉;1949年解放以前,西莲村中并无“人市”,张家人也没和他们打过交道。

1.当家人与集市

1937年之后,张家家中在购置物品的时候,会去集市上进行购买,那时是一个月六次集,比如东蛇山子乡的集期为每月带有数字一、四、七的日子,那么陶屯乡的集期即每月带有数字三、六、九的日子,公主屯镇的集期即每月带有数字二、五、八的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商贩的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赶集的时候一般是谁有空儿谁就去集市上买东西,不一定偏得是当家人前去。家里人一般去距离自己家村庄最近的集市即东蛇山子乡内的集市,距离集市约为五里地,即两千五百米左右,走路约为四十分钟左右,坐马车约为二十五分钟。一般赶集的时候都是步行,要是男性去集市,就会骑着马过去,大概是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去集市的时候都是早上去,上午买完东西之后就会回来。商品的价格可以直接去集市上了解,之后再决定买不买。去集市买东西的时候,家里人谁都可以去买,不需要当家人的授权。但是张家没有在集市上做买卖的家庭成员,因此与市场管理部门基本没有打过交道。

2.内当家与流动商贩

当地有流动商贩,当地的叫法是“货郎子”,来到本村最多的流动商贩是前莲村的一个姓李的货郎子和“王虾米”,他俩就住在西莲村南面1000米远的邻村里面。“王虾米”总是挑个挑子来,再弄个拨浪鼓,天天过来敲,大家就知道他来村里卖货,他俩都是四五十岁的样子,毕竟每天都能挣点现钱,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他俩家里都有地,基本每天都来村里卖货,村里也没有拦截他们,可以随便过来卖货,买东西的时候之前是用大钱买,之后用东北流通票去买,就像原来的一元钱红纸票一样,后来这些钱也花不上,张家人都用来糊墙。村里也有赊账的情况,都是一毛两毛钱的帐,都是各自心里记得就行,不用记到本子上。张家平时买针头线脑之类的商品,都是从货郎子那里买,不会专门跑到集市上去买,因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一般像一些大件物品,如布匹或者棉花、工具等会去集市上去买,而一些急需又是小玩意的东西,就会在货郎子那里买。小贩和集市上的价钱对比,还是小贩卖的比较贵,毕竟他们相当于给你送到家门口,因此在价钱上更贵一些。家里缺少什么就可以自己直接决定去买,不需要经过商量,也不需要当家人授权才可以购买,可以单独和商贩打交道。当时也有欠商贩钱的人,欠的次数如果太多,商贩也就不愿意赊给他;在商贩那里购买东西的时候,可以用粮食抵钱,也可以现金进行支付。这些货郎进出本村不受任何拘束,可以随时进村、出村,也不需要交过路费,不需要交买卖交易费等。

3.渡口换物由内当家进行(www.xing528.com)

日本侵略中国之前,在冯家窝堡的渡口处,定期会有外地的大船拉来货物,和当地的老百姓进行物物交换,张家就会拿着粮食去渡口换回来一些“起灯儿”“针头线脑”、布料、饼干等日用品,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内当家的去干,当家人张树蔡一般不会去,除非他好热闹想要去看看,才会主动过去。

4.张家与粮食行

张家所在的地区有粮食行,未分家之前,张家只在新民县内自家的粮食行内卖粮食,不去别人家的粮食行进行外卖。张家本身虽耕地众多,但家庭人口众多,粮食的消费量也很大,在保证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才会再进行外卖。

5.张家不同“人市”打交道

1949年解放以前,西莲村中并没有“人市”。张家在未分家之前,家中请来的雇工都是在邻村直接找来的,有的人是自己亲自来张家找活。张家上工的时间一般是是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干活之前张家会先预支付一半的粮食,之后再给另外一半,但是具体数量也不一定,如领工的一共要给他三石高粱,但只会预先支付一石高粱,即五百斤,另外的一千斤粮食会在秋天的时候再进行结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