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形成商品的价值?

如何形成商品的价值?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期内,劳动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商品单价会相应下降。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价值量可称为边际单价,仍用P表示,定义为: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表现为单位时间的产量增加,总产量也相应增加,单价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表达为它与产量的关系。a图表示短期内单价与产量的关系,当产量由0增加到Q1时,单价P1保持不变,产值W=Z由坐标系上的矩形面积表示。

如何形成商品的价值?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为商品,而是经历了从不是商品到逐步成为商品的演变过程。下面先考察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不是商品、但用它们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商品时的价值形成过程。这是分析价值增殖的逻辑起点,也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历史起点。为明确起见,避免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某些观点相混淆,我们用X表示生产资料价值,Y表示劳动力价值,当它们不是商品时,二者没有价值,这时规定X=0,Y=0;相应地,当它们成为商品后,各有一定的价值,如果不取某一特定值,就用X>0,Y>0表示。按照劳动价值论,无论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只要它被有效地用来生产商品,其消耗便会形成新价值,用Z表示这部分新价值。

假设某商品生产者自己劳动,完全利用天然资源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由于他自己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不是商品,因而不存在价值转移,即X=0,Y=0,这时商品的价值就由生产者劳动创造的新价值Z构成。用Q表示商品数量,称为产量;Q量商品的价值用W表示,当它用货币单位计量时就称为产值,这里有,

这表明全部产值由新价值构成。但是WZ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它们分别表示全部商品价值和新价值,只有当X=0,Y=0时,才有W=Z;而当X>0或Y>0时,WZ。用P表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称为单价,显然,

产量Q因具体商品的物质形态不同而取不同的计量单位,如件、公斤等;产值W的计量单位规定为元;当Q和W取得一定数值和单位之后,单价P的数值和单位也相应确定。在短期内,劳动生产率是基本稳定的,平均单价可以反映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因为W=Z,所有P=W/Q=Z/Q,这时的单价也就是单位商品所包含的新价值量。在长期内,劳动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商品单价会相应下降。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价值量可称为边际单价,仍用P表示,定义为:

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表现为单位时间的产量增加,总产量也相应增加,单价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表达为它与产量的关系。请看图1,横轴表示产量Q,纵轴表示单价Pa图表示短期内单价与产量的关系,当产量由0增加到Q1时,单价P1保持不变,产值W=Z由坐标系上的矩形面积表示。b图表示长期内单价与产量的关系,当产量由Q1增加到Q2时,单价由P1降为P2,产值W=Z由区间[Q1Q2]之上的曲边梯形面积表示。(www.xing528.com)

图1

如果边际单价由函数P=fQ)给定,它是可积的,则产值为:

实际上,一般企业在生产中计算产值不需要求积分,因为每天的产量及其价格都很清楚,只要简单加总求和就行了。所以,在下面分析价值形成和增殖时不运用积分法求产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