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瓷颜料的颜色特性

陶瓷颜料的颜色特性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我们可以用图2-2来表示:3.颜色的特性:颜色的特性主要是指色相、明度、纯度和知觉度。图2-2太阳光的色散d金属色:包括金银色。

陶瓷颜料的颜色特性

陶瓷颜料是利用其组成中含有的各种金属化合物所发生的许多不同的颜色作为色科的基础.故陶瓷颜料的发色非常丰富.其发色系统主要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棕色、黑色、白色、灰色等。

1.颜色的定义

颜色是光的一种特征,可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应该说,颜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总称。是各种不同的波长光在人眼中的反应。非彩色是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它们自成一个系列,而彩色则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人们通常用一块三棱镜即可将太阳光分成许多彩色光带,俗称光谱,其主要色光的排列顺序习惯是:赤、橙、黄、绿、靛、蓝、紫。日光中含有各种不同光波的可见光,被三棱镜分解,亦出现七色光谱现将各种色光的波长列表如下:

表(2-2)各种光谱颜色的波长

波长长于0.77微米的是红外线.波长短于0.393微米的悬紫外线。它们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光。在三棱镜中.短波比长波传得慢,紫色光波最短,传播得最慢,折射率最大。红色光波最长,传播得最快,折射率最小.其余各色光波依次排列组成七色光谱。

2.颜色的产生

物体能呈现颜色是由于物体对照射到它们上面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和反射,或被折射和透过物体的特征。一般我们把只能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物体称为不透明体,而把那些吸收一部分光,另一部分光则透过的物体称为透明体,不同的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各种物体不同的颜色。

当光线照到物体表面上的,一般会有一小部分尚未来得及进入物体就在界面处发生了反射,这种反射称为表面反射,因为表面反射光在光谱的分布上与入射光相同,因此与它与同一光源下物体的不同颜色无关。除表面反射光以外,大部分光线进入物体表层内部,而被物体选择性吸收。既有些波长吸收的多,有些波长吸收的少,未吸收的部分仍从物体内逸出(反射或透射)当然,逸出的光在光谱分布上与入射时不同,当观察者接近反射光(或透射光)时,此时反射光的光谱决定了物体的颜色。

如用白光照明物体时,如果物体对白光中所含青色吸收较多,则反射光中红光的相对含量含量必然突出,结果看到的物体呈红色。同理,如物体吸收黄光能力较强,则物体呈蓝色,等等。如果该物体对所有波长的光吸收率相同,即在光谱上没有选择性,这时,若吸收率低,反射率较高,则物体呈白色,反之,若吸光的能力很强,反射率低将呈黑色。

我们可以用图2-1来表示光线在物体上的吸收和反射情况。

图2-1

在图2-1中Ⅰ为人射光;Ⅱ为表面正反射光;Ⅲ为表面漫反射光;Ⅳ为内部反射光;Ⅴ代表被物体吸收或透过的部分。

光的色散则是指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其折射系数不同,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便可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谱。此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我们可以用图2-2来表示:

3.颜色的特性:

颜色的特性主要是指色相明度、纯度和知觉度。

色相:就是不同色彩的相貌称

a原色:一次色或基本色,包括红、黄、蓝三色。

b间色:二次色,是由两种原色混合成的。包括紫绿橙三色,两间色相混或三原色不等量相混所产生的颜色称复色,复色为灰性色,有紫橙(红灰)、绿橙(黄灰)、紫绿(蓝灰)等。(www.xing528.com)

c极色:包括黑白灰色。

图2-2 太阳光的色散

d金属色:包括金银色。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

彩色光的明度愈高,人眼就愈感觉明亮,或者说有较高的明度。颜色表面的光反射率愈高,则明度就愈高。

a.同种色的明度比较:

在某一色中加黑加白进去,根据不同的分量,就有不同程度的比较,这里所指的加白色提高色彩的明度,用于陶瓷颜料上,为加入适当的展色材科(如水、油、釉料、溶剂或坯土等)稀释颜料,以提高颜料的明度。

b.不同种色的明度比较:

我们可以根据六标准色的明度列出下表:

图2-3 色彩的对比

(3)纯度

又叫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色纯度的高低。实际是比较而言,如鲜红较灰红纯度高。

颜色的纯度决定于颜料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程度,物体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很高,而对其他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表明它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一颜色的纯度就高。

一种颜色中不含其他的成分和黑白色的成分,它的纯度就高,否则纯度就低,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就是最饱和的纯度最高的彩色。

(4)知觉度

知觉度也叫色感,也就是色彩对于视觉刺激的强弱快慢程度。下面是各种色的知觉度顺序比较:

橙红黄绿紫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