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锚梁开挖方案及施工细节优化

岩锚梁开挖方案及施工细节优化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则岩锚梁层开挖高度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L<AG,且L1≤AG。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第Ⅲ层为岩锚梁层,第Ⅲ层开挖分层图见图2。其中岩锚梁上拐点垂直孔造孔超前厂房①区开挖,造孔完成后采用PVC管下管保护,孔口用编织袋堵塞。另外岩锚梁爆破前后声波测试对比结果显示,岩锚梁爆破松动范围小于20cm。

岩锚梁开挖方案及施工细节优化

3.1 开挖分层原则

(1)根据岩锚梁所在位置、厂房顶拱的支护参数、所选施工设备,确定厂房开挖分层高度及岩锚梁所在的施工层。

(2)岩锚梁层开挖后应便于岩锚梁锚杆的造孔和安装,同时应满足岩台斜面开挖造孔施工的空间,岩锚梁开挖分层计算方法见图1。

图1 岩锚梁开挖分层计算方法

图中,AG=AC/sinα1,BH=BC/sinα2,EF=EC/sinα3

设L为液压台车的钻臂长,L1为Ⅰ锚杆的长度,L2为Ⅱ锚杆的长度,L3为岩台斜面长DE,L为岩台斜面造孔导向钢管长度。则岩锚梁层开挖高度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L<AG,且L1≤AG。

2)L<BH,且L2≤BH。

3)L4≥L3+L

图2 第Ⅲ层开挖分层图(尺寸单位:mm,高程单位:m)

(3)岩锚梁层开挖后应方便岩锚梁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并保证下层的开挖不会对岩锚梁造成损害。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第Ⅲ层为岩锚梁层,第Ⅲ层开挖分层图见图2。

3.2 开挖程序及方法

厂房第Ⅲ层(岩锚梁层)开挖时总体施工程序为:先进行中间的拉槽,两侧预留保护层手风钻滞后开挖跟进。受高地应力、低抗压强度地质条件的影响,厂房上游侧第Ⅰ层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开挖一段后,因地应力强烈释放,出现岩体顺压剪性裂隙及层面滑动坍塌现象,无法形成完整的光爆面。为控制高地应力强烈释放,在岩台上直墙、岩台斜面及下直墙拐点下位置设置超前锚杆预支护,同时将岩台保护层①区开挖高度由原方案的3m调整为4.8m,光面爆破调整为预裂爆破。

3.2.1 岩台保护层施工程序

A锚杆施工→①区保护层开挖→①区开挖立面喷混凝土支护→B、C锚杆施工→②区垂直孔预裂爆破→②区保护层水平孔钻爆→②区开挖立面喷混凝土支护→上游岩台开挖。施工程序见图3。

图3 岩台保护层施工程序图(尺寸单位:mm,高程单位:m)

3.2.2 超前支护锚杆规格及施工方法(www.xing528.com)

(1)锚杆规格及材质。A、B锚杆采用TKM全螺纹纤维增强树脂锚杆,规格:25、L=4.5m、间距1.0m;C锚杆为普通砂浆锚杆,规格:25、L=3.0m、间距1.0m。

(2)施工方法。A、B、C锚杆均由测量人员放出孔位,采用三臂凿岩台车造孔,锚固剂注装。根据岩层产状,厂房上游侧A、B锚杆下倾角度30°~40°,C锚杆垂直岩面打设;厂房下游侧A、B、C锚杆水平布置。B锚杆施工时采用三臂凿岩台车在岩台外侧造锚杆孔,药卷注装,锚杆安装时采用助推工具将锚杆全部推入孔内,要求锚杆末端与岩台斜面规格线基本齐平。

3.2.3 岩台开挖方法

岩锚梁采用手风钻造孔,密孔小药量光面爆破;岩台上部垂直光爆孔及岩台斜面光爆孔均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样架,钻杆沿样架导向钢管插入造孔。其中岩锚梁上拐点垂直孔造孔超前厂房①区开挖,造孔完成后采用PVC管下管保护,孔口用编织袋堵塞。岩台部位开挖钻孔方法见图4。

图4 岩台部位开挖钻孔方法图(尺寸单位:cm,高程单位:m)

3.3 岩台钻爆参数

孔距35cm,垂直光爆孔深2.1 m,斜面光爆孔深2.8m,线密度75g/m(不良地质段孔距25cm,线密度30~70g/m),具体见图5。

图5 岩台钻爆参数图(单位:cm)

3.4 岩台爆破效果

完整岩石半孔率达到100%,岩石较差区域半孔率达到90%以上,平均超挖值小于6.5cm(不含地质缺陷),整个岩锚梁不存在欠挖。距爆区10m位置最大质点振动速度小于5cm/s。另外岩锚梁爆破前后声波测试对比结果显示,岩锚梁爆破松动范围小于20cm。岩锚梁开挖效果见图6。

3.5 岩台开挖技术细节

(1)为避免岩台垂直边墙发生欠挖,厂房第Ⅱ层开挖时边墙人为超挖10cm,保证竖直光爆孔手风钻操作空间。

(2)为保证岩台下拐点成型,①区开挖时预裂造孔深度不小于4.8m,即预裂孔孔底超过岩台下拐点75cm。

图6 岩锚梁开挖效果图

(3)为避免岩台部位欠挖,斜面光爆孔与水平面夹角只允许偏小,但相差不超过2°。

(4)光面爆破孔用纸卷堵塞30cm,垂直光爆孔与斜面光爆孔一次起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