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部件缝制技巧:单、夹西装上衣领的不同方法

服装部件缝制技巧:单、夹西装上衣领的不同方法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装一般都由各类衣片和部件组合而成。部件造型的变化又往往产生不同的缝制要求和方法。下面分别介绍单、夹西装上衣领的缝制方法。③拼缝不能叠上翻折线和缝角处,以便减薄厚度。布质黏合衬是一种薄型衬料,因其黏合方便,性能良好,故目前使用较多。

服装部件缝制技巧:单、夹西装上衣领的不同方法

服装一般都由各类衣片和部件组合而成。常见的部件有衣领、衣袖、口袋、腰带、带襻等。服装款式的变化常取决于这些部件的造型变化。部件造型的变化又往往产生不同的缝制要求和方法。

一、衣领的缝制

(一)翻折领的缝制

翻折领是底领与翻领连在一起的衣领。按翻折线形状可分为翻折线前端为圆弧形、直线形及部分为圆弧、部分为直线形三种。

1.翻折线前端为圆弧形的翻折领的缝制

常用于衬衫领、连衣裙等。其特点是翻领很服帖地覆盖在颈肩部位,穿着舒适、凉快。缝制时必须要满足平服、止口不外露、领角不反翘等工艺要求。以两片式铜盆领为例,其缝制方法如表6-1-1所示。

2.翻折线前端部分为圆弧形部分为直线形的翻折领的缝制

多见于女式衬衫、春秋衫。虽然其造型变化较大,但其缝制方法大同小异。衬衫翻领的缝制可参阅上述缝制方法。下面以女式春秋衫翻领为例,缝制方法如表6-1-2所示。

3.翻折线前端为直线形的翻折领的缝制

此领是一种衣领和驳头连在一起的领式,典型的有西装领。常见的领式很多,有平驳领、戗驳领、蟹钳驳领等。领面与驳头的面料(俗称挂面)连在一起没有串口线的称为连驳领。连驳领有丝瓜式、燕尾式、缺角式等多种。

表6-1-1 铜盆领缝制方法

表6-1-2 女式春秋衫翻领的缝制方法

西装的领头具有严格的外观要求,它要求外形端正,左右对称,线条优美流畅,平挺饱满,里外窝服。因此,其缝制工艺大有讲究,在面、里、衬丝缕的弯度、角度、归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只要采用适合其规律的工艺方法,加以精细操作,是可以化难为易的。

下面分别介绍单、夹西装上衣领的缝制方法。

(1)单西装上衣领子的缝制:首先按领净样裁领衬。领衬为净样,并且裁斜料(45°斜),领里也采用斜料,领里按领衬四周各放出一些缝份,余量适中。领面用横料。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3所示。

表6-1-3 单西装上衣领的缝制方法

图6-1-1 领里拼接

(2)全夹毛呢料西装上衣领子的缝制:首先裁领衬、领里、领面。领衬采用两层,一层衬用软衬制作,后领中部位以45°斜丝裁放,根据领净样,后中放一缝份;另一层衬用细布制作,也是45°正斜,和软衬斜势基本一致,细布衬根据领净样,后中缩短一缝份,领脚处放一缝份。裁领里时,根据领净样,上口不放缝份,后中以45°斜丝和领衬相同。领里允许拼接,但拼接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要求(图6-1-1)。

①拼接处两边丝缕要直丝。

②拼缝不能超过肩缝。

③拼缝不能叠上翻折线和缝角处,以便减薄厚度。

领面采用横料。领面长度比领里加长较多余量,宽度也应留足,后领中条格要对准后背中条格,前领角条格要对称。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4所示。

表6-1-4 全夹西装上衣领子的缝制方法

一般缉缝领里有三种做法:第一种做法如表6-1-4中所述;第二种做法是底领下口同样机缉直线,翻领领里缉斜角形;第三种做法是领里上下不分底领,全都机缉斜角形(图6-1-2)。

以上缉缝领里的三种做法各有特点。第一种手工扎衬,软中带挺,窝势服帖。第二种做法速度快,但质地较硬。第三种做法没有缉出领脚线,在烫领脚高低时有活动性。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做领脚,操作时都要使领里紧、领衬宽,有足够的里外匀,其作用是使领子翻折后窝服、挺括。

图6-1-2 缉缝领里

(二)翻立领的缝制

翻立领多见于男式衬衫、中山装等。下面以男式衬衫领为例。

男式衬衫领的领衬比较讲究,要求既平整,又柔软、挺括,富有弹性。经穿着洗涤后不皱不缩,且不走样。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树脂衬、塑料衬、布质黏合衬等。布质黏合衬是一种薄型衬料,因其黏合方便,性能良好,故目前使用较多。选用薄型衬料的,一般裁剪时可与翻领、底领一样大小。若选用厚型衬料,裁剪时,翻领衬一般采用上净下毛,底领衬采用上毛下净的方法。为了保持领子制成后两领角挺括,一般采用两种方法:领角插片或在领角部位粘上一块塑料薄膜,使其与黏合衬融合,令领角柔中有刚、挺括美观。

下面介绍采用树脂衬的男式衬衫领的缝制方法(表6-1-5)。

表6-1-5 男士衬衫领缝制方法

(三)连驳领的缝制

连驳领的特点是领面与前片挂面连在一起,它的缝制方法与其他领式略有不同。现以青果领为例,介绍连驳领的缝制(表6-1-6)。

表6-1-6 青果领的缝制方法

(四)领口领的缝制

领口领是一种在衣身领窝上不装缝衣领,只装缝狭窄的呈带状物贴边的领式,通常称为挖领。这种领在夏季衣裙上应用较多。领口领的造型变化很多,常见的有圆领口、方领口、V形领口、橄榄领口等。领口领的特点是清新简洁、舒坦大方、缝制简单。领口领不仅在衬衣、裙衫上应用较多,随着服装款式的翻新流行,在外衣上也经常使用。在缝制领口领时,为使领口平服,领口贴边采用和衣片同方向丝缕的衣料裁制。下面以女短袖衬衫为例,介绍领口领的缝制方法(表6-1-7)。

表6-1-7 领口领的缝制方法

(五)单立领的缝制

单立领也称竖领,常用于学生装、青年装、夹克等。下面以学生装为例,介绍单立领的缝制方法(表6-1-8)。

表6-1-8 单立领的缝制方法

(六)其他领款的缝制

1.飘带领的缝制

飘带领多见于衬衫、衣裙上。它通过对领口的深浅、飘带的长短宽窄等不同处理而各具特色。飘带领又称扎结领,飘逸秀美。它的缝制比一般衬衫领的缝制更为简单方便。飘带领一般选用斜料或横料制作,采用丝绸、涤乔等材料效果最佳。飘带的长短宽窄可根据各人的喜好而定,一般常用宽度为5cm左右。领角的造型,一般有平形、斜形、宝剑头形、圆形等,可根据各人的爱好进行选择。表6-1-9所示为飘带领的缝制方法。

2.荷叶边领的缝制

这是一种装饰性衣领,严格地讲它不能算作是衣领,而是围在领口周围的荷叶边装饰。其造型美观别致,多见于轻、薄、软面料制作的衫裙上。领口的大小、深浅视各人爱好而定。荷叶边领一般用直料裁制,外口为光边。若采用毛边裁制,一边是抽线收褶,其余三边用卷边压脚将毛边缝光。领口滚边采用斜料(45°斜)裁制。缝制方法如表6-1-10所示。

表6-1-9 飘带领的缝制方法

表6-1-10 荷叶边领的缝制方法

二、衣袖的缝制

衣袖是服装的主要部件之一,除了背心,各类上衣都装有袖子。袖子式样变化很多,其缝制工艺亦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各类常用衣袖的缝制方法。

(一)一片袖的缝制

一片袖是较简单的衣袖形式,使用较为广泛,一般男、女衬衫都采用这类衣袖。近几年夹克较流行,其袖子也多采用一片袖形式。此类衣袖有长袖、短袖之分。长袖的下端可装缝各种式样的袖口边;短袖的袖口边在日常应用中也是变化较多的部位,有外翻边、克夫式袖口边等。

表6-1-11所示为一片袖的短袖外翻袖边的缝制方法。以灯笼袖口为例,此种衣袖的上、下两端都抽有较多的细褶,两端紧,中间松,形状像灯笼而得名。灯笼袖的褶裥一般有两种打法:一种是采用不规则的细密皱褶,缝制时沿袖山弧线用大针距缉两道线,然后抽缩,要以袖中线为中心,两边抽缩要均匀;另一种是采用有规则的褶裥,褶裥的宽窄、间距的大小,由款式造型所决定,褶裥的数量也不是固定的,一般讲,以袖中线为准,两边对称基本一致。袖口的抽缩同理。抽缩袖山弧线和缝合袖底缝可参照表6-1-12。装缝袖衩和袖口边将于后面介绍。

表6-1-11 一片袖(灯笼袖)的缝制方法

(二)二片式圆袖的缝制

二片式圆袖是较普遍的衣袖样式之一,男女西装、中山装、春秋装等所使用的都是此种衣袖。此种衣袖合体,美观、舒适。根据造型的不同,袖山有高低之分,袖口有宽窄之分,袖筒有肥瘦之分,可根据各人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择。缝制圆袖时,由于采用的面料不同,方法也略有不同。如采用一般的面料,制成单衣袖,缝制则较为简单。若采用精纺毛呢面料,制成夹衣袖,则缝制相应复杂一些。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缝制方法。

1.单二片式圆袖的缝制(表6-1-12)

表6-1-12 单二片式圆袖的缝制方法

2.夹二片式圆袖的缝制(表6-1-13)

表6-1-13 夹二片式圆袖的缝制方法

(三)连袖的缝制

连袖是一种衣袖与衣身连在一起的袖子形式,有中式和西式之分。传统的中式服装是最典型的中式连袖服装。其行动方便,裁制容易,不用做袖,也不用装袖,而只需将袖底缝和衣身侧缝一起缝合即可。其缺点是穿着后腋下有较多的皱褶,不美观,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的形体曲线,缺少立体感。西式服装中的连袖,和中式连袖完全不同。它的肩部有一定斜度,袖中到肩部也需要做缝。一般在常见的有套肩袖、插角袖、马鞍袖等。它弥补了中式连袖不美观、缺少立体感的不足,但缝制方法较中式连袖要复杂得多。下面介绍插角连袖和连肩袖的缝制方法。

1.插角连袖的缝制

在缝制插角连袖时,为了增加腋下部位的牢度,在衣片的三角顶端处,垫缝一块正方形或菱形的同种面料(称为拉力布),使缝制时三角处结实牢固。此拉力布用斜料制作。具体缝制方法见表6-1-14所示。

2.连肩袖的缝制

连肩袖又称套裤袖。连肩袖,是一种袖片连着前后肩部的衣袖样式。它的裁剪和缝制方法与一般的圆袖不同,其袖山上端面料是从前后衣片的肩部移过来的,所以前后衣片在肩部缺去斜圆形的一段,由袖子伸出的一段补上。连肩袖有一片式、二片式和三片式三种。一片式没有肩缝和袖中缝,不分前后袖片。一般工作服大都选用一片式连肩袖,穿着舒适,行动方便。二片式连肩袖分前后袖片,制成的袖有两道做缝(袖中缝与袖底缝)。一般在时装上应用较多,如夹克、风衣大衣等服装。三片式连肩袖是从二片式变化而来的,除了前后袖片以外,袖底还有一块小袖片。这里介绍的是二片式连肩袖的缝制方法。如用毛呢料裁制连肩袖,则在缝制前应先进行归拔定形,前袖片的袖底缝要拔开,后袖片的袖中缝和袖底缝要归拢。在袖肩缝的弯势处敷上一段牵带,牵带要敷得略紧,使袖片收拢。具体缝制方法见表6-1-15所示。

表6-1-14 插角连袖的缝制方法

表6-1-15 连肩袖的缝制方法

(四)袖开衩的缝制

1.衬衫袖开衩的缝制

(1)大小袖开衩的方法:一般用于男式衬衫,也可作为半开襟的形式(图6-1-3)。

(2)垫布开衩的方法:如图6-1-4所示。

(3)加袖开衩条的方法:一般用于女式衬衫(图6-1-5)。

图6-1-3 大小袖开衩

图6-1-4 垫布开衩(www.xing528.com)

图6-1-5 加袖开衩条

为下面对以上三种缝制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大小袖开衩的缝制方法:首先裁剪好大小袖衩条,然后用电熨斗将大小袖衩条的一边向反面折转一个缝份烫倒,同时将大袖衩的上端折成三角形烫平(图6-1-6)。其缝制方法如表6-1-16所示。垫布开衩的缝制方法如表6-1-17所示。

表6-1-16 大小袖开衩的缝制方法

表6-1-17 垫布开衩的缝制方法

加袖开衩条的缝制方法:先裁剪好开衩条,并将缝份折烫好(图6-1-7)。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18所示。

图6-1-6 大小袖开衩的缝制方法

图6-1-7 加袖开衩条的缝制方法

表6-1-18 加袖开衩条的缝制方法

2.圆袖袖开衩的缝制

根据穿着习惯,用毛呢制作的西服、中山服、礼服等类服装的衣袖,传统式样是在外袖缝的下端设一袖衩。此袖衩有真衩、假衩和真假衩三种。目前大多采用真假衩和假衩,即从表面看上去有开衩的感觉,但上下袖衩是不分离的,常见的袖衩还钉有2~3粒纽扣,作为装饰。

袖衩部位的衣缝在裁剪时应斜出2cm,作为袖衩贴边。缝合时,沿边缉缝。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19所示。

表6-1-19 圆袖袖开衩的缝制方法

3.衬衫袖口边的缝制

衬衫上的袖口边,也有称为袖克夫、袖头的,它主要有两种缝制方法:一种方法是在袖口边面、里之间放一层衬料;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黏合衬。后者工艺简单,缝制方便,目前使用较多。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20所示。

表6-1-20 衬衫袖口边的缝制方法

三、口袋的缝制

对于服装来讲,口袋既是实用部件,又是装饰部件。服装式样的变化,口袋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口袋分挖袋、插袋和贴袋三大类。

挖袋,又称开袋,就是在一块完整的衣片上,在袋口部位将衣片剪开,内衬双层袋布缝制而成。它的式样有单嵌线、双嵌线,可以附有各种式样的袋盖。日常穿着的西装、春秋装上的口袋都属挖袋一类。

插袋,习惯上分边插袋和斜插袋两种。缝在前后衣片、前后裤片、前后裙片之间的口袋一般称为边插袋,衣片不用剪开,里面内衬两层袋布缝制而成。另一种插袋是在衣片上斜形或竖形剪开,内衬两层袋布缝制,一般称为斜插袋。

贴袋,是在衣片或裤片、裙片上贴缝一块袋布而成。它的式样变化很多,除了最基本的长方形、斜形之外,还有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的贴袋。近几年,比较流行具有立体感的胖体贴袋。在贴袋上除可以附有相应的袋盖以外,还可作嵌线、刺绣、褶裥、针迹缉线等各类装饰。

还有一种口袋形式,即在贴袋上再挖缝一个开袋,习惯上称为开贴袋或挖贴袋。

下面介绍上述几种口袋的缝制方法。

(一)挖袋的缝制

1.单嵌线袋

单嵌线袋是挖袋中较简单的一种。缝制时,一种方法是袋布采用漂白布,嵌条和袋垫布采用与衣片同色的面料;另一种方法是袋布、嵌条、袋垫布都是相连的,采用本色面料。一般薄料嵌线袋可采用第二种方法缝制。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21所示。

表6-1-21 单嵌线袋的缝制方法

2.双嵌线、带袋盖挖袋

在缝制双嵌线、带袋盖挖袋前应先做好袋盖,如果面料较厚,袋盖的里层可采用其他布料代替。具体缝制方法如表6-1-22所示。

表6-1-22 双嵌线、带袋盖挖袋的缝制方法

(二)插袋的缝制

1.边插袋

边插袋常用于上衣口袋,有两种缝制方法。一种是单层袋布的缝制方法,如表6-1-23所示。另一种是两层袋布的缝制方法。缝制时,先将前后衣片缝合,留出口袋位置,然后将两层袋布的袋口边分别与前后衣片袋口位置的边缝相缝合,再将两块袋布对叠,兜缝一圈,最后在袋口的正面,上下两端打回针封口或套结。缝制过程及工艺要求与表6-1-24所示基本相仿。

表6-1-23 上衣边插袋的缝制方法

2.裤边插袋

裤边插袋常用于男女长裤。男女长裤裤边插袋的缝制大致相同。一般女裤在右侧开襟,男裤在前中开襟。下面以男裤为例,介绍裤边插袋的缝制方法(表6-1-24)。

表6-1-24 裤边插袋的缝制方法

3.斜插袋

斜插袋的缝制方法和一般的挖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其袋口嵌线较宽,且呈斜形。斜插袋主要用于外套、大衣、风衣等服装。袋口宽窄一般随款式而定,长短一般为14~17cm。袋布为两层,外层比里层在袋口处宽出一缝份。具体缝制方法见表6-1-25所示。

表6-1-25 斜插袋的缝制方法

(三)挖贴袋的缝制

首先在衣片上画出贴袋的位置,再在贴袋上画好挖袋的位置,并将贴袋四周作净缝印记,然后在贴袋上挖缝口袋,方法同上。

四、裤(裙)腰的缝制

裤子或裙子,在其上端一般缝有一条裤腰或裙腰,即使是无腰式的裤子,它也是有裤腰的,只是腰与裤片或裙片连在一起罢了。腰的式样和缝制方法有整条式、分开式、连腰式、松紧式等。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整条式腰的缝制

一般女裤常采用这类裤腰。缝制方法如表6-1-26所示。

表6-1-26 整条式腰的缝制方法

(二)分开式腰的缝制

一般男裤大多采用这类裤腰,即在后裆缝中间分开,裤腰分成两条。缝制方法如表6-1-27所示。

表6-1-27 分开式腰的缝制方法

(三)连腰式腰的缝制

连腰式腰的缝制将在本章第三节组装缝制中介绍。

(四)松紧式腰的缝制(表6-1-28)

表6-1-28 松紧式腰的缝制方法

五、襻、带的缝制

襻、带属服装部件,在许多场合用它们作装饰部件。常用的有腰带、肩襻、袖襻、腰襻、背襻等。襻的取名也不统一,有的是以襻的形状而取名,如剑头襻、圆头襻等;有的则以应用的部位而取名,如上所述。襻、带的缝制方法有多种,下面分别介绍。

(一)合缝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做襻方法。制作前先将襻料的两边按做成的宽度烫倒、烫平,然后对合沿边缉缝即可。折合在中间的,缉线也在中间。常用的裤襻大多采用这种方法缝制(图6-1-8)。

图6-1-8 合缝法

(二)翻缝法

缝制时,先将两层襻料正面相叠,对折缝牢,留一段空隙,便于翻转(有在两边缝合,中间留空隙翻转的;也有三边缝合,另一边留空隙翻转的)。翻出后烫平,然后再在面上缉单道或双道线,空隙处也可用手针缲缝牢(图6-1-9)。

(三)缲缝法

此种方法最适宜用于厚呢面料的襻带制作。里布用其他薄料或羽纱缝制。先将襻带裁剪好,并剪好净样衬料。缝前先把净样衬料放在襻面反面,四周折烫好做缝,然后将烫好的里布用手针缲缝到襻面上。缝制时要注意襻面的缝份应宽些,里布应略小于襻面。在正面是否缉明线,按需要及款式要求而定(图6-1-10)。

图6-1-9 翻缝法

图6-1-10 缲缝法

(四)襻带的装缝

装襻带常用的有钉缝、嵌缝两种方法。

1.钉缝法

钉缝法是用倒回针明线缉缝的方法,一般裤襻采用此法装缝。先将裤襻的一端嵌塞在裤腰的下口缝牢,然后再翻折向上,用倒回针明线缉缝牢裤襻的另一端(图6-1-11)。

2.嵌缝法

嵌缝法是将襻带嵌缝在两层衣片的中间,也可先将襻带缝合在下层衣片上,然后再盖缝上层衣片,将襻带一起缝牢。一般袖襻、肩襻、胸襻等均采用此法装缝(图6-1-12)。

图6-1-11 钉缝法

图6-1-12 嵌缝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