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的加热与保温对组织的影响

钢的加热与保温对组织的影响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一般热处理时,在加热和保温后都希望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

钢的加热与保温对组织的影响

由图4-2可知,钢在加热到临界转变温度Ac1以上时,将开始发生奥氏体转变,首先由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P→A);加热至Ac3Accm时,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或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将溶入奥氏体(F→A或Fe3CⅡ→A)。这种奥氏体组织的形成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以共析钢为例,共析钢组织在A1以下时为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加热至Ac1以上时,珠光体将转变为奥氏体,其转变过程遵循形核和长大的基本规律。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当共析钢加热到临界转变温度Ac1以上时,优先在片层状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处形成奥氏体晶核。这是由于相界处原子排列紊乱,处于高能量的不稳定状态,而且相界处的碳含量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更接近于奥氏体。

随后,通过铁素体晶格的改组、渗碳体的溶解和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等过程,奥氏体晶核不断长大,与此同时,又有新的奥氏体晶核形成并长大,直至珠光体消失,如图4-3a、b所示。

978-7-111-49355-6-Chapter04-3.jpg

图4-3 共析钢加热时组织转变示意图

a)奥氏体形核 b)奥氏体长大 c)残余渗碳体溶解 d)奥氏体均匀化

(2)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因为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晶格和碳含量差异较大,所以当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全部消失时,仍有未溶的渗碳体存在,这部分残余渗碳体只有在继续加热或保温时,通过碳化物碳原子向奥氏体中扩散以及Fe3C向奥氏体的晶格改组,才能使其逐渐溶解,如图4-3c所示。

(3)奥氏体均匀化 当残余渗碳体刚刚完全溶入奥氏体时,奥氏体内的碳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渗碳体的区域碳浓度较高,铁素体的区域碳浓度较低。这种碳浓度的不均匀性随加热速度增大而愈加严重,只有经继续保温或继续加热,借助于碳原子的充分扩散,才能使整个奥氏体中碳的分布趋于均匀,如图4-3d所示。因此,钢在加热时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这不仅是为了使零件热透,更主要是为了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以便冷却后得到更好的组织和性能。

以上是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由图4-2可知,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在加热到Ac1时,组织中仅有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属于不完全奥氏体化,分别获得“A+F”和“A+Fe3CⅡ”,这种加热方法在热处理中也常有应用;只有加热至Ac3Accm时,才能完成奥氏体化。

2.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及影响因素

要特别指出的是,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是奥氏体化。研究表明,钢的奥氏体化程度对钢的冷却组织和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越均匀,冷却后的室温组织就会越细密,其强度、塑性和韧性比较高,尤其对淬火钢回火后的韧性具有很大影响。因此,一般热处理时,在加热和保温后都希望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评价钢的奥氏体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奥氏体的晶粒度

(1)奥氏体晶粒度 晶粒度是指多晶体内晶粒的大小,可以用晶粒号、晶粒平均直径、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实际测量时,一般采用放大100倍的组织与标准晶粒号图片对比的方法来判定晶粒度。(www.xing528.com)

一般将奥氏体晶粒分为8个等级,其中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图4-4所示为部分奥氏体晶粒度标准图片。

978-7-111-49355-6-Chapter04-4.jpg

图4-4 部分奥氏体晶粒度标准图片

a)4级晶粒 b)5级晶粒 c)6级晶粒 d)7级晶粒

实践证明,不同成分的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是不同的,如图4-5所示。有些钢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称这种钢为本质粗晶粒钢;而有些钢的奥氏体晶粒则不易长大,称为本质细晶粒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一般沸腾钢为本质粗晶粒钢,镇静钢为本质细晶粒钢。

(2)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主要因素

1)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速度越慢、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长得越大,其中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最为显著。

2)钢的化学成分:大多数合金元素(锰和磷除外)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特别是与碳结合能力较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铬、钼、钨、钒等)及与氮结合能力较强的氮化物形成元素(如铌、钒、钛等),会形成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因此,大多数合金钢、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后的晶粒一般较细。

3)原始组织:钢的原始晶粒越细,热处理加热后的奥氏体晶粒越细。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使热处理加热时奥氏体组织细小、均匀,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应控制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并选择化学成分和原始组织合适的钢材。

978-7-111-49355-6-Chapter04-5.jpg

图4-5 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