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50年至1870年的历史发展简述

1850年至1870年的历史发展简述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53年,拿破仑三世娶西班牙的欧仁妮为皇后。1850年底,英国人发明了不用马尾硬衬的新型克里诺林,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鸟笼状的裙撑。克里诺林的流行势头到1866年前后到达顶峰后开始急剧减弱,因为尤金尼娅皇后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都声明不再穿克里诺林。图12-30新洛可可主义时期的女服图12-30新洛可可主义时期的女服

1850年至1870年的历史发展简述

这一时期生产的商品有明显的机械化的特点,简单粗陋而功能化,艺术趣味大大减退。这一现象遭到英国艺术家们的反对,他们从审美上反对工业化时代的机械生产出来的造型僵硬和毫无美感的产品,号召设计师把艺术设计和商品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一场工艺美术运动。但因处初创阶段,设计只有从历史中寻找灵感,运用花草纹饰来装饰或造型,呈现出变化丰富的曲线和富有动感的纹样,与过去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相似,被人们称作新洛可可主义。

1853年,拿破仑三世娶西班牙的欧仁妮(Engenie)为皇后。欧仁妮皇后气质高雅,美貌婀娜,她的服装成为女性的模仿典型,为女装的流行时尚拓开了新的视野,人们的目光再次从明星身上移至宫廷贵族。这时社会的审美心理要求女性纤弱而略有伤感,文雅而玲珑娇小,于是贵族女子在着装上向束缚自己自由行动的方向努力,其中裙装是最受重视的服饰。

表现女性纤细的腰除了紧身胸衣外,扩大裙身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也能达到视觉上的效果。于是新的裙撑诞生了,称作克里诺林(crinoline),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是马毛和麻的意思。1850年底,英国人发明了不用马尾硬衬的新型克里诺林,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鸟笼状的裙撑。这种裙撑1860年传入法国,为以欧仁妮皇后为中心的宫廷和社交界上流女子们所喜爱,迅速成为流行服装,以致影响到西欧各国的所有阶层,甚至农妇们也仿效其形式,故服装史上也把这一时期称为克里诺林时代(图12-28﹑图12-29)。

图12-28 裙撑解剖图(www.xing528.com)

图12-29 带有裙撑的女裙

实际上克里诺林是洛可可时期的裙撑帕尼埃的变相复活,从吊钟形到鸟笼形,最后形成金字塔形,或倾斜后翘的异形,都有明显的模仿洛可可服装的痕迹。下摆直径越来越大,极端的周长达9米有余,社会上还出现专门制作裙撑的公司,并在时装杂志上做广告。女性下半身撑起的庞大空间,除了行动中表现出婀娜身姿外,毫无实用价值。在室外一阵大风,就能掀翻这美丽轻盈的裙摆,使贵妇的玉腿暴露无遗,大失贵妇们的优雅身份。于是淑女们在里面穿上半长衬裤(drawers),再加上长短衬裙,以防这种尴尬事情发生。克里诺林的流行势头到1866年前后到达顶峰后开始急剧减弱,因为尤金尼娅皇后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都声明不再穿克里诺林。几年后,裙式变化成另一种裙形,服装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图12-30)。

图12-30 新洛可可主义时期的女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