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分系统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回顾

室分系统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回顾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初期,室内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完全是由室外宏蜂窝来提供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绝大多数室内环境的主要覆盖方法。也就是说,直放站用增加系统底噪的代价,换取了覆盖延伸的好处。直放站不需要额外的基站设备和传输线路,安装简便灵活,成本较低,但会抬升系统底噪,降低系统的容量;微蜂窝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大幅增加了系统容量,但是组网成本较高。

室分系统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回顾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套用鲁迅的话说:“其实室内本没有覆盖,室内打电话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覆盖。”

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初期,室内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完全是由室外宏蜂窝来提供的。室外覆盖室内是最早实现室内覆盖的方法,同时也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绝大多数室内环境的主要覆盖方法。

做得越完美,人们的期望就越高。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GSM网络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人们不再认为在电梯、卫生间里打不通电话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选择了对网络质量进行投诉或抱怨。也就是说,人们对随时随地的通信需求日益强烈。

伴随着对GSM室内覆盖的强烈需求,直放站横空出世。作为国内首批直放站生产厂商,京信和虹信发现了室内通信的潜在需求,准确切入市场,催熟了我国的直放站市场。

直放站,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放大信号的站点,类似无线信号的中继放大器,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延伸覆盖,非常适合于“补盲”的覆盖场景。

直放站就像传令官一样把上级领导的命令(施主基站的信号)传送到较为边缘或较为封闭的区域。但是这个传令官并不能保证所传送的命令百分之百保持原意(有用信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一些干扰因素(底噪会抬升)。也就是说,直放站用增加系统底噪的代价,换取了覆盖延伸的好处。

直放站并不增加容量,而是借用了施主基站的容量,有时甚至会降低系统容量。因此,在一些高话务的室内场景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直放站并不适合“补热”。

但是,随着城市热点的日益增多,一些室内场景如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大型场馆、商务楼宇的话务量增加迅猛,这些场景面临的不仅是覆盖问题,更多的是容量问题,于是微蜂窝技术应运而生。如果说宏蜂窝技术主要解决的是室外广域覆盖的问题,微蜂窝则是非常适合解决局部区域盲点和热点的一门技术。(www.xing528.com)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微蜂窝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解决局部热点区域的容量问题方面比宏蜂窝技术更加切实可行。微蜂窝比宏蜂窝的发射功率小(GSM的微蜂窝一般在1W以下),覆盖半径一般在100m左右,相比宏蜂窝来说,允许更小的频率复用距离,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可服务用户总数。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微蜂窝一般用于宏蜂窝无法覆盖、但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室内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密集城区的分层小区场景。

直放站和微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的信号源,技术上各有千秋。直放站不需要额外的基站设备和传输线路,安装简便灵活,成本较低,但会抬升系统底噪,降低系统的容量;微蜂窝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大幅增加了系统容量,但是组网成本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楼房越来越高,房屋面积越来越大,从信号源到各楼层分布天线馈线长度要求越来越长,于是馈线的布线成本居高不下,馈线损耗也越来越大,很难满足远离信号源的楼层边缘处的覆盖需求。为了使无线信号能够均匀地到达各个楼层的各个角落,降低馈线使用的规模,迫切需要将信号源靠近天线安装。

射频拉远技术实现了这一点。一般来讲,无线基站由射频部分和基带部分组成,现在将射频部分和基带部分分别放置在两个物理实体中,即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整个室分系统实现基带资源池共享,射频拉远单元(RRU)通过光纤拉远;一个BBU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多个RRU,如图1-5所示。

978-7-111-35791-9-Part01-5.jpg

图1-5 射频拉远单元(RRU)图示

射频拉远单元(RRU)可以设计得非常小,便于灵活安装;使用光纤,传输损耗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而且布线方便,成本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