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全监测成果分析与优化措施

安全监测成果分析与优化措施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6.26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最大应力统计单位:MPa注 1.钢板受拉为正。

安全监测成果分析与优化措施

3.6.7.1 充水期间安全监测成果

为监测压力管道钢板应力,在引水系统上斜井、中平段、下斜井、下平段及岔管段钢管外壁安装了钢板应变计,典型钢板应力测点布置如图3.6.7和图3.6.8所示。

监测结果显示,1号引水系统钢板应力在-121.4~262.5MPa之间,最大钢板应力发生在下斜井;1号岔管钢板应力在-27.1~206.9MPa之间,最大钢板应力发生在岔管Ⅲ断面,如图3.6.9所示。

2号引水系统钢板应力变化稳定,钢板应力在-22.9~322.4MPa之间,最大钢板应力发生在中平段E-E监测断面(B5-3),如图3.6.10所示。

3.6.7.2 双机甩负荷试验安全监测成果

2015年3月26—29日,1号和2号机组进行了双机甩负荷系列试验。试验过程中,对1号水道压力钢管段钢板应力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数据由自动化设备自动采集记录。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工况、发生时间统计见表3.6.19。

图3.6.7 1号引水系统典型钢板应力测点布置

图3.6.7 1号引水系统典型钢板应力测点布置

图3.6.8 2号引水系统典型钢板应力测点布置(单位:m)

图3.6.8 2号引水系统典型钢板应力测点布置(单位:m)

图3.6.9 1号引水下斜井G G断面B7-1~B7-6钢板应力时间过程线

图3.6.9 1号引水下斜井G G断面B7-1~B7-6钢板应力时间过程线

图3.6.10 2号引水中平段E E、F F断面B5-1~B5-4、B6-1~B6-4钢板应力时间过程线

表3.6.19 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工况、时间统计

图3.6.10 2号引水中平段E E、F F断面B5-1~B5-4、B6-1~B6-4钢板应力时间过程线

表3.6.19 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工况、时间统计

从表3.6.20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1号岔管、1号引水压力管道各监测部位钢板应力均在控制值内,钢板应力最大值发生在岔管(B3-10,最大值为225.2MPa,应力增加37.6MPa,工况4),钢板应力增加量最大发生在中平段(Bc-1,应力最大增加88.9MPa,工况4)。双机甩负荷试验钢板应力监测特征值统计见表3.6.21~表3.6.25。

表3.6.20 1号、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应力最大值及最大增加量统计

从表3.6.20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1号岔管、1号引水压力管道各监测部位钢板应力均在控制值内,钢板应力最大值发生在岔管(B3-10,最大值为225.2MPa,应力增加37.6MPa,工况4),钢板应力增加量最大发生在中平段(Bc-1,应力最大增加88.9MPa,工况4)。双机甩负荷试验钢板应力监测特征值统计见表3.6.21~表3.6.25。

表3.6.20 1号、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应力最大值及最大增加量统计

表3.6.21 试验工况1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表3.6.21 试验工况1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
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
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2 试验工况2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
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
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2 试验工况2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3 试验工况3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www.xing528.com)

表3.6.23 试验工况3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4 试验工况4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4 试验工况4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 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5 试验工况5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 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表3.6.25 试验工况5790MPa级引水压力管道钢板应力监测成果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 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从表3.6.26中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均发生在工况4试验情况下。下平段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为205.8MPa、下斜井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为152.4MPa。

表3.6.26 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最大应力统计 单位:MPa

注 1.钢板受拉为正。2.钢板应力控制值为±353.1MPa。
3.计算时段为甩负荷发生前10s至甩负荷发生后50s,共计1min 4.极大值、极小值为计算时段内应力最大和最小值。

从表3.6.26中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均发生在工况4试验情况下。下平段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为205.8MPa、下斜井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为152.4MPa。

表3.6.26 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最大应力统计 单位:MPa

从表3.6.27中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应力最大增加值也均发生在工况4试验情况下。

表3.6.27 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增加值统计 单位:MPa

从表3.6.27中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应力最大增加值也均发生在工况4试验情况下。

表3.6.27 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增加值统计 单位:MPa

从表3.6.28中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各工况试验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与甩负荷时间间隔,下平段总体为4~16s,下斜井总体为7~13s。

表3.6.28 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与甩负荷间隔 单位:s

从表3.6.28中监测数据可见,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各工况试验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与甩负荷时间间隔,下平段总体为4~16s,下斜井总体为7~13s。

表3.6.28 1号和2号机组甩负荷试验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与甩负荷间隔 单位:s

注 表中统计时间保证率为80%。

综上所述,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1号引水压力管道各监测部位钢板应力均在控制值内,钢板应力最大值发生在岔管,应力最大增加值发生在中平段,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发生时间与甩负荷间隔总体在4~16s之间。

注 表中统计时间保证率为80%。

综上所述,1号和2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1号引水压力管道各监测部位钢板应力均在控制值内,钢板应力最大值发生在岔管,应力最大增加值发生在中平段,各监测部位应力最大值发生时间与甩负荷间隔总体在4~16s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