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嵌合抗体技术解决异源抗体排斥反应

嵌合抗体技术解决异源抗体排斥反应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源化技术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异源抗体进入人体后引发的排斥反应。一般嵌合抗体的人源化程度可达70%。图3-6人-鼠嵌合抗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构建嵌合抗体时,可有目的地改变抗体的类型或亚类。由于IgG类型的抗体稳定性好,易纯化和保存,因此嵌合抗体通常采用人IgG恒定区。但嵌合抗体的使用仍可能引发HAMA反应,这使得人们必须继续开展研究,力求可以找到一种毒副作用更低的抗体药物。

嵌合抗体技术解决异源抗体排斥反应

广义上的人源化抗体泛指人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已有异源抗体进行改造,植入一定比例的人源抗体成分得到的基因工程抗体。人源化技术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异源抗体进入人体后引发的排斥反应。目前的研究绝大多数以鼠源抗体为亲本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嵌合抗体是由鼠源抗体的可变区(V区)和人源抗体的恒定区(C区)进行基因拼接,插入表达载体并转入适当受体细胞表达而成的抗体(图3-6)。一般嵌合抗体的人源化程度可达70%。通常所说的嵌合抗体是指经典的人-鼠嵌合抗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嵌合抗体的报道,其构建及制备有别于人-鼠嵌合抗体,本节不做详述。

图3-6 人-鼠嵌合抗体的结构示意图(www.xing528.com)

在构建嵌合抗体时,可有目的地改变抗体的类型或亚类。由于IgG类型的抗体稳定性好,易纯化和保存,因此嵌合抗体通常采用人IgG恒定区。人IgG有四个亚类,其中IgG1和IgG3亚类能结合补体,需要CDC效应来杀伤靶细胞的嵌合抗体采用IgG1型恒定区,而不希望由Fc介导生物学功能的抗体,可采用IgG4型恒定区。当然,构建的抗体类型或亚类的生物学效应并不一定与预期某类别的功能完全相符。

构建嵌合抗体的大致过程是,克隆得到鼠源单抗的V基因片段,连接到包含相应人抗体H基因片段以及表达所需其他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选择性标记等)的表达载体上,在哺乳动物细胞(如骨髓瘤细胞(NS0或Sp2/0)、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等)中表达。可变区基因可以从杂交瘤细胞的基因组文库中克隆DNA,也可根据FR1区序列或其前导序列以及J段或恒定区序列的保守性,通过RT-PCR克隆得到cDNA。不过,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的序列可能会与亲本抗体基因的原始序列有所不同,也可能因此影响CDR的构象,从而影响抗体的抗原结合能力。

抗体人源化改造的目的在于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但保持亲本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嵌合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已被证明安全,例如美国FDA批准的阿昔单抗(Abciximab)、曲妥珠单抗(Rituximab)、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Basiliximab、Siltuxima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以及我国自主研制的适用于恶性肿瘤的碘肿瘤细胞核单抗(131I-chTNT)。但嵌合抗体的使用仍可能引发HAMA反应,这使得人们必须继续开展研究,力求可以找到一种毒副作用更低的抗体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