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河床靠近左岸,高程1375.00m左右,宽度约35m;河床的右侧为河漫滩,高程1380.00~1385.00m,宽度约为100m。邻区静载试验成果砂卵砾石干重度为21.1kN/m3,地基承载力1.4MPa,变形模量E0大于100MPa。下游围堰区为较开阔的“U”形河谷,河谷宽度一般在80m左右,河床靠近左岸,宽度约为40m,高程为1355.00m,河床的右侧分布有哈拉沁沟缓坡状的河漫滩,高程1357.00~1363.00m,宽度约为40m。围堰区地下水主要是覆盖层孔隙水及两岸基岩裂隙水。

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上游围堰区为较为开阔的“U”形河谷,河谷宽度约135m。河床靠近左岸高程1375.00m左右,宽度约35m;河床的右侧为河漫滩,高程1380.00~1385.00m,宽度约为100m。

围堰区的基岩主要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斜长角闪岩,覆盖层包括河床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和分布在围堰右岸坡角处第四系崩坡积物。其中河床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厚度一般为15~20m,最大厚度为23m。大致分上下两层,上层厚度约为5~10m,岩性为卵砾石、漂石层,其中漂石的粒径一般为15~20cm,最大可达1.5m,棱角和次棱角状,含量为25%左右;卵砾石粒径多为5~15cm,次棱角状和次圆状含量约占61%;其他砂含量为11%,泥含量为3%左右,总体分选极差。下层厚度约为6~16m,岩性主要为砾质砂层,河床部位砂层最厚,向两侧变薄,砂层主要以中粗砂为主,其间含有卵、砾石和少量的漂石,其中漂石含量约占10%,砾石含量约占38%,砂含量为52%,漂石的粒径一般小于20cm,卵砾石的粒径一般为5~10cm。邻区静载试验成果砂卵砾石干重度为21.1kN/m3地基承载力1.4MPa,变形模量E0大于100MPa。

围堰区构造以裂隙为主,岩石风化卸荷不严重,强风化带厚度约为5~8m,自然边坡岩体基本稳定。

围堰区地下水主要是覆盖层孔隙水及两岸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床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中,两岸基岩裂隙水补给河水,河床地下水位高程一般在1375.00m左右。河床砂卵砾石层的渗透系数为9~13m/d。强风化片麻状花岗岩体属中-强透水层,弱风化岩体为弱-中等透水层,下部微新岩体一般为微透水-极微透水。

上游围堰基岩岩体稳定,透水性较弱。河床砂卵砾石层地基承载力等物理力学指标能够满足围堰地基要求,主要问题是河床沙砾石层为强透水层,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必须做好防渗处理。

(2)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www.xing528.com)

下游围堰区为较开阔的“U”形河谷,河谷宽度一般在80m左右,河床靠近左岸,宽度约为40m,高程为1355.00m,河床的右侧分布有哈拉沁沟缓坡状的河漫滩,高程1357.00~1363.00m,宽度约为40m。

围堰区的基岩主要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斜长角闪岩,覆盖层包括河床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和分布在围堰两岸坡角处第四系崩坡积物。其中河床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厚度一般为15~20m,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岩性主要是卵砾石、漂石层,厚度约为10~15m,其中漂石的粒径多为15~30cm,最大可达2m,磨圆度差,含量约33%;卵砾石粒径以5~15cm为主,磨圆及分选性均较差,含量约为50%,砂含量为15%,泥含量为3%左右。下层厚度约为6~8m,岩性为砾质砂层,以中粗砂为主,含卵、砾石和少量的漂石,其中漂石体积含量约占10%,砾石含量约占42%,砂含量为48%。邻区静载试验成果砂卵砾石干重度为21.1kN/m3,地基承载力为0.6~1.4MPa,变形模量E0平均值为86MPa。

围堰区构造以NE、NW两组裂隙为主,岩石风化卸荷不严重,强风化带厚度约为5~8m,两岸自然边坡基本稳定。

围堰区地下水主要是覆盖层孔隙水及两岸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中,两岸基岩裂隙水补给河水,地下水位高程一般在1355.00m左右。河床砂卵砾石层的渗透系数为11~20m/d,基岩片麻状花岗岩体属弱透水岩体,弱风化岩体为中等透水层,下部微新岩体一般为微透水-极微透水层。

下游围堰基岩岩体稳定,透水性较弱。河床砂卵砾石层地基承载力等物理力学指标能够满足围堰地基要求,主要问题是河床沙砾石层为强透水层,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因此必须做好防渗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