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型动力传动系统的评价模型比较

多型动力传动系统的评价模型比较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映秀湾引水枢纽不滞蓄洪水,其泄洪闸底板略低于闸址处原天然河床平均河底高程,泄洪时过闸水流一般与原河道水流状态相接近,有时或呈淹没出流。根据映秀湾枢纽过闸水流的特性,泄洪闸的泄流能力及相应的上游水位主要应随闸下游的水位而变化。而映秀湾枢纽在实际运行中,闸室及护坦上泥沙大量落淤,有时局部淤积厚度可达4m以上,各级流量下水位普遍升高2m以上,这就很难说成主要系闸底板高程低1m的影响所造成的。

多型动力传动系统的评价模型比较

映秀湾枢纽泄洪闸1967年过流以后,不仅只是上游在壅水期发生淤积,并且发现在闸室及下游护坦上,沙卵石也大量落淤。枢纽泄洪能力的显著降低引起了设计、管理单位及领导上的重视,成都勘测设计院正在进行提高泄洪能力的枢纽改建工程设计。

1973年8月,了解到有的映秀湾枢纽改建工程设计人员对泄洪闸过流能力降低的原因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泄洪闸第2~第5号孔闸底板高程935m(与原河床深槽齐平)低于闸址处建闸前天然平均河底高程(936m)。

(2)由于施工出渣,使下游河道缩窄,河床普遍抬高。

(3)因利用原导流明渠布置第5号闸孔,使闸孔偏于凸岸。

(4)施工导流围堰拆除不净的影响。

认为闸底板高程偏低是主要因素,其次可能是施工堆渣的影响。

映秀湾引水枢纽不滞蓄洪水,其泄洪闸底板略低于闸址处原天然河床平均河底高程,泄洪时过闸水流一般与原河道水流状态相接近,有时或呈淹没出流。根据映秀湾枢纽过闸水流的特性,泄洪闸的泄流能力及相应的上游水位主要应随闸下游的水位而变化。

映秀湾枢纽修建前后闸下游实测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情况如图2,图中包括建闸前原初步设计提供的闸下170m的水位流量关系,建闸后映秀湾电厂曾在闸下86m处观测水位。为了便于对照,将初步设计中建闸前下游170m处的水位近似按5‰坡度推算建闸前闸下86m处的水位,同建闸后实测水位比较,同流量下水位变化情况如表2。

可见正是由于建闸后下游水位大幅度地升高,直接引起了上游水位的相应地抬高,影响枢纽泄流能力的显著降低。

为了探明闸底板偏低对枢纽泄洪能力的影响,我们取闸轴线断面,比较其建闸前后同一水位下过流面积的变化情况如表3。(www.xing528.com)

由于闸底板设在高程935m(略低于原平均河底高程936m),只是在小流量时使过流面积较建闸前增大1%~5%,在流量为1000m3/s时,建闸前后的过流面积已相等,在流量超过1000m3/s时建闸后的过流面积已略小于建闸前的过流面积,可见建闸前后闸址处过流断面变化不大。在闸下护坦末端,建闸前后同水位下的过流面积变化情况如表4。

在护坦末端,虽然建闸后的过流面积均大于天然情况下的过流面积,但只是在小流量时增大较多,小流量下推移质泥沙量也小,而且在实际运行中,流量小于1000m3/s时,一般为一孔或两孔泄洪道过流,护坦上的实际过流面积并不大于原河道天然过流面积;在流量为2000m3/s时过流面积较建闸前增大约20%;流量超过3000m3/s时增大面积已不超过15%。过流面积加大会相应地引起水流所挟带的部分泥沙落淤,但不难想象,这种仅由于护坦高程略低于原河床而引起的泥沙淤积,必将以恢复至原河床高程附近为度,不应该对下游的水位流量关系有什么显著的影响。而映秀湾枢纽在实际运行中,闸室及护坦上泥沙大量落淤,有时局部淤积厚度可达4m以上,各级流量下水位普遍升高2m以上,这就很难说成主要系闸底板高程低1m的影响所造成的。

续表

图2 下游河道建闸前后水位—流量关系比较

表2 建闸前后同流量闸下水位变化情况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的,如果B层某元素对于Aj单排序的一致性指标为CIj,相对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为CRj,则B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

类似的,当RI<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重新调整判断元素的取值。

层次分析法的最终结果是得到相对于总的目标各个待评估方案的优先顺序权重,并给出这一组合排序权重所依据的整个递阶层次结构所有判断的总的一致性指标,据此可以得出评估的最终结论。

表3 闸轴线断面建闸前后同一水位下过流面积的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