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及标注方法

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及标注方法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对称的机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一半画成视图,得到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读半剖视图时,应采用“内、外形分别看,对称地想象”。4)半剖视图的标注与全剖视图一致,此例中的标注可全部省略。

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及标注方法

对于对称的机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一半画成视图,得到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半剖视图适用于机件对称或基本对称,同时内外形都需要表达的情况。读半剖视图时,应采用“内、外形分别看,对称地想象”。

【例4-13】 读懂如图4-13(题)所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将其主、俯视图分别改画为半剖视图,并补画半剖的左视图。

【解】 1.分析

此机件左右对称,同时内外形都需要表达,宜采用半剖视图。该机件底下为一圆柱体,两边开槽,上面叠加另一圆柱体,在上面圆柱体的前方叠加一U形体,然后整体从下至上开了一个阶梯孔,最后在U形体自前至后挖去一小孔到阶梯孔。该机件立体图如图4-13(立体)所示。

2.步骤

1)将主视图以对称线为界,后边把虚线擦除以表达外形,前边将虚线变为粗实线,擦除机件前面被移走部分的投影,画成剖视以表达内形。半剖后的立体图及投影如图4-13(解)a和b所示。

2)将俯视图以对称线为界,后边把虚线擦除以表达外形,前边将虚线变为粗实线,擦除机件上面被移走部分的投影,画成剖视以表达内形。半剖后的立体图及投影如图4-13(解)c和d所示。

3)先补画左视外形图,如图4-13(解)e所示,再将其改为半剖视图,半剖后的立体图及投影如图4-13(解)f和g所示。

3.注意事项

1)基本对称的机件也可画成半剖视图,半剖视图的剖与不剖的分界线是点画线,而不能是其他任何图线。

2)对于主视图和左视图,剖视部分应处于对称中心线右半部分,对于俯视图一般处于对称中心线前半部分。

3)由于机件的内部结构在半个剖视图中已经表达了,故在表达机件外部结构形状的半个视图上,一般不画出虚线。

4)半剖视图的标注与全剖视图一致,此例中的标注可全部省略。

5)在标注内部结构对称方向的尺寸时,尺寸线上只能画出一端箭头,而另一端只需超过中心线而不画箭头。

【例4-14】 读懂如图4-14(题)所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将其左视图以半剖视图画出。

978-7-111-34185-7-Chapter04-35.jpg

图4-13 (题)

978-7-111-34185-7-Chapter04-36.jpg

图4-13 (立体)

978-7-111-34185-7-Chapter04-37.jpg

图4-13 (解)

978-7-111-34185-7-Chapter04-38.jpg(www.xing528.com)

图4-14 (题)

978-7-111-34185-7-Chapter04-39.jpg

图4-14 (立体)

【解】 1.分析

从所给视图中可以看出,此机件为四棱柱底板和U形体的叠加体,底板下方中间处有一十字形的槽,左右有稍高些的半圆柱槽各一个,U形体从前至后有一贯通的小孔,机件整体在中间处有从上至下的孔,从俯视图得知上方为方孔,下方为圆孔,由于主视图自上而下的孔中没有虚线,得知上方方孔深度恰好至从前至后的孔的中心线处。此机件的立体图如图4-14(立体)所示。

2.步骤

首先画出左视图的外形,如图4-14(解)a所示,再将其改为半剖视图,半剖后的立体图及投影如图4-14(解)b和c所示。

978-7-111-34185-7-Chapter04-40.jpg

图4-14 (解)

【例4-15】 读懂如图4-15(题)所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将图4-15(题)a和b的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左视图以半剖视图画出;将图4-15(题)c和d的主视图改为半剖视图,左视图以全剖视图画出。

978-7-111-34185-7-Chapter04-41.jpg

图4-15 (题)

978-7-111-34185-7-Chapter04-42.jpg

图4-15 (题)(续)

【解】 分析及解答见表4-6,具体过程略。

表4-6 例4-15的解答

978-7-111-34185-7-Chapter04-43.jpg

(续)

978-7-111-34185-7-Chapter04-44.jpg

(续)

978-7-111-34185-7-Chapter04-45.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