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绘制与连接螺纹紧固件

绘制与连接螺纹紧固件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1-1螺纹及螺纹副的标注方法续表续表常用的螺纹紧固件有:螺栓、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和垫圈等。因此,在一套完整的产品图样中符合标准的螺纹紧固件,无须再详细画出它们的零件图。同一零件的各个剖面区域,其剖面线画法应一致。

绘制与连接螺纹紧固件

任务目标

(1)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

相关知识

在组成机器或部件的零件中,有些零件的结构和尺寸已经标准化,这些零件称为标准件,如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垫圈、键、销、轴承等。

还有一些零件的部分结构和参数实行了标准化,这些零件称为常用件,如齿轮、弹簧等。标准件和常用件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一般由专门工厂成批生产。

本章主要介绍标准件与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

一、螺纹的画法规定(GB/T 4459.1—1995)

(1)螺纹牙顶圆的投影用粗实线表示,牙底圆的投影用细实线表示,螺杆的倒角或倒圆部分也应画出。在垂直于螺纹轴线投影面的视图中,表示牙底圆的细实线只画约3/4圈(空出约1/4圈的位置不作规定),此时,不画出螺杆或螺孔上的倒角投影,如图11-1所示。有效螺纹的终止界线(简称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外螺纹终止线的画法如图11-1(a)和图11-1(c)所示;内螺纹终止线的画法如图11-1(e)所示。不可见螺纹的所有图线用虚线绘制,如图11-1(f)所示。

(2)螺尾部分一般不必画出,当需要表示螺尾时,该部分用与轴线成30°角的细实线画出,如图11-1(a)所示。无论是外螺纹还是内螺纹,在剖视或断面图中的剖面线都应画到粗实线。

图11-1 螺纹画法

(3)绘制不穿通的螺孔时,一般应将钻孔深度与螺纹部分的深度分别画出,如图11-1(e)所示。

(4)当需要表示螺纹牙型时,可按图11-2的形式绘制。

图11-2 螺纹牙型的表示方法

(5)以剖视图表示内、外螺纹的连接时,其旋合部分应按外螺纹的画法绘制,其余部分仍按各自的画法表示,如图11-3所示。

图11-3 螺纹连接的画法

二、螺纹的标注规定

螺纹的标注包括螺纹标记的标注、螺纹长度的标注和螺纹副的标注。

1.常用螺纹的标记

普通螺纹应用最广,它的标记由三部分组成,即螺纹代号、公差带代号和旋合长度代号,每部分用横线隔开。其中螺纹代号又包括特征代号、公称直径、螺距和旋向。标记格式为:

例如,标记M20×1.5LH-5g6g-S,其含义为:

普通螺纹(M),公称直径为20 mm,细牙,螺距为1.5 mm;中径公差带代号为5g,顶径公差带代号为6g;短旋合长度(S);左旋(LH)。

上述普通螺纹的标记规定中,还需说明的是:粗牙螺纹不注螺距,右旋时不注旋向;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相同时只注一次(如6H);旋合长度共分三组,即长(L)、短(S)和中等(N),中等旋合长度可省略标注N。

另外,管螺纹(含NPT、G、R1、R2、Rc、Rp螺纹)的标记中(见表6-1),紧随特征代号之后的分数(如3/8)称为尺寸代号。

2.常用螺纹及螺纹副的标注示例

常用螺纹及螺纹副的标注方法见表11-1。

表11-1 螺纹及螺纹副的标注方法

续表

常用的螺纹紧固件有:螺栓、螺柱(也称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和垫圈等。这类零件都已标准化,并由标准件厂大量生产。根据规定标记,它们的结构型式和尺寸可从有关标准中查出。因此,在一套完整的产品图样中符合标准的螺纹紧固件,无须再详细画出它们的零件图。螺纹紧固件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其连接形式可归为螺栓连接、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三种。为了提高画图速度,在画装配图时这些连接通常采用比例画法。画螺纹连接图时,各部分尺寸均与公称直径d建立了一定的比例关系,利用这些比例关系进行绘图的方法称为比例画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三、螺栓连接的画法

螺栓适用于连接两个不太厚的零件及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螺栓穿入两个零件的孔,再套上垫圈,然后用螺母拧紧。垫圈的作用是防止损伤零件的表面,并能增加支撑面积,使其受力均匀。普通螺栓连接的比例画法如图11-4所示。

画螺栓连接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螺栓公称长度L应按下式估算:

L=δ12+b+H+a

式中,δ1,δ2——被连接零件的厚度;

a=(0.3~0.4)d,d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图11-4 螺栓连接的比例画法

b=0.15d;

H=0.8d。

用上式算出的L值应圆整,使其符合标准规定的长度系列。

(2)图11-4中其他尺寸与d的比例关系:

d0=1.1d;

R=1.5d;

h=0.7d;

d1=0.85d;

L0=(1.5~2)d;

D=2d;

D1=2.2d;

R1=d;

S,r由作图得出。

(3)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螺杆的轴线时,对于螺柱、螺栓、螺钉、螺母及垫圈等均按未剖切绘制。

(4)螺纹紧固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退刀槽、缩颈、凸肩等均可省略不画。

(5)两个被连接零件的接触面只画一条线;两个零件相邻但不接触,仍画成两条线。

(6)在剖视图中表示相邻的两个零件时,相邻零件的剖面线必须以不同的方向或以不同的间隔画出。同一零件的各个剖面区域,其剖面线画法应一致。

(7)为了保证装配工艺合理,被连接件的光孔直径应比螺纹大径大些,一般按1.1d画。螺纹的有效长度应画得低于光孔顶面,使L-L0<δ12,以便于螺母调整、拧紧,使连接可靠。

四、双头螺柱连接的画法

双头螺柱为两头制有螺纹的圆柱体,一端旋入被连接件的螺孔内,称为旋入端;另一端与螺母旋合,紧固另一个被连接件,称为紧固端。

双头螺柱连接由双头螺柱、螺母和垫圈组成。双头螺柱连接多用于被连接件之一太厚,不适于钻成通孔或不能钻成通孔的场合。连接时,将双头螺柱的旋入端旋入被连接件的螺纹孔中,并使紧固端穿过较薄零件的通孔,再套上垫圈用螺母拧紧。双头螺柱连接的比例画法如图11-5所示。(www.xing528.com)

画双头螺柱装配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双头螺柱的公称长度L应按下式估算:

L=δ1+0.15d+0.8d+(0.3~0.4)d

用上式算出的L值,应圆整成标准系列值。

(2)双头螺柱的旋入端长度(bm)与带螺纹孔的被连接件的材料有关,选取时可参考下述条件:

对于钢或青铜:bm=d;

对于铸铁:bm=1.25d~1.5d;

对于铝:bm=2d。

旋入端的螺纹终止线应与结合面平齐,表示旋入端已足够地拧紧。

(3)被连接件螺孔的螺纹深度应大于旋入端的螺纹长度bm,一般螺孔的螺纹深度按bm+0.5d画出。在装配图中,不穿通的螺纹孔可不画出钻孔深度,仅按有效螺纹部分的深度画出。

图11-5 双头螺柱连接的比例画法

(4)其余部分的画法与螺栓连接画法相同。

五、螺钉连接的画法

螺钉连接不用螺母,而将螺钉直接拧入被连接件的螺孔里。螺钉连接适用于受力不大的零件间的连接。如图11-6所示,连接时,上面的零件钻通孔,其直径比螺钉大径略大,另一零件加工成螺纹孔,然后将螺钉拧入,用螺钉头压紧被连接件。螺钉的螺纹部分要有一定的长度,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画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螺钉的公称长度L可按下式估算:

L=δ1+bm

式中,bm根据被旋入零件的材料而定。然后将估算出的数值(L)圆整成标准系列值。

(2)螺纹终止线应伸出螺纹孔端面,以表示螺钉尚有拧紧的余地,而被连接件已被压紧。

(3)在垂直于螺钉轴线的视图中,螺钉头部的一字槽要偏转45°,并采用简化的单线画出。在装配图中,螺栓连接、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可根据情况采用简化画法,如图11-7所示。

图11-6 螺钉连接画法

图11-7 螺纹连接的简化画法

(a)螺栓;(b)螺柱;(c)螺钉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简化画法及标记见表11-2。

表11-2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续表

任务实施

一、理论问答

(1)螺纹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在螺纹的测绘中,主要确定螺纹的哪几个要素?

(3)简述螺纹的画法。

(4)按螺纹的标记填表。

(5)在装配图中画螺纹紧固件应注意哪些事项?

二、实际绘图

(1)给出螺纹零件,依据螺纹零件实物画出螺纹并进行螺纹标注。

①任务实施目的。

使学生熟悉、掌握螺纹的画法及螺纹的标注方法。

②任务实施前的准备。

a.准备好螺纹零件、螺纹千分尺和游标卡尺

b.准备好必需的制图工具和仪器。

c.将图纸固定在图板的适当位置,使绘图时丁字尺、三角板移动自如。

③任务实施过程。

a.采用螺纹千分尺测量螺纹中径,由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公称直径。

b.依据螺纹的规定画法画出螺纹,并进行正确标注。

(2)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练习。

①任务实施目的。

使学生熟悉、掌握螺纹的画法及螺纹的标注方法。

②任务实施前的准备。

a.准备好螺纹零件、螺纹千分尺和游标卡尺。

b.准备好必需的制图工具和仪器。

c.将图纸固定在图板的适当位置,使绘图时丁字尺、三角板移动自如。

③任务实施过程

a.已知螺柱GB/T 898—1988 M16×40,螺母GB/T 6170—2000 M16,垫圈GB/T 97.1—2002 16,有通孔的被连接件厚度δ=18 mm。用近似画法作出连接后的主、俯视图(比例1∶1)。

b.已知螺栓GB/T 5780—2000 M16×80,螺母GB/T6170—2000 M16,垫圈GB/T 97.1—2002 16,两个被连接件厚度均为28 mm。用近似画法作出连接后的主、俯视图(比例1∶1)。

(3)任务实施方式。

分组进行。

三、任务评价

由任课教师给出评分,并指正任务当中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