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RFID系统安全攻击及对策

RFID系统安全攻击及对策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RFID系统的主要安全攻击可简单地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类型。主动攻击包括:1)对获得的RFID标签实体,通过物理手段在实验室环境中去除芯片封装,使用微探针获取敏感信号,进而进行目标RFID标签重构的复杂攻击。主动攻击通过物理或软件方法篡改标签内容,以及通过删除标签内容及干扰广播、阻塞信道等方法来扰乱合法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是影响RFID应用系统正常使用的重要安全因素。

RFID系统安全攻击及对策

针对RFID系统的主要安全攻击可简单地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类型。

主动攻击包括:

1)对获得的RFID标签实体,通过物理手段在实验室环境中去除芯片封装,使用微探针获取敏感信号,进而进行目标RFID标签重构的复杂攻击。

2)通过软件,利用微处理器的通用通信接口,通过扫描RFID标签和响应阅读器的探询,寻求安全协议、加密算法以及它们实现过程中的弱点,进而删除RFID标签内容或篡改可重写RFID标签内容的攻击。

3)通过干扰广播、阻塞信道或其他手段,产生异常的应用环境,使合法处理器产生故障,拒绝服务的攻击等。

被动攻击主要包括:(www.xing528.com)

1)通过采用窃听技术,分析微处理器正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磁特征,来获得RFID标签和阅读器之间或其他RFID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

2)通过阅读器等窃听设备,跟踪商品流通动态等。

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都会使RFID应用系统承受巨大的安全风险。

主动攻击通过物理或软件方法篡改标签内容,以及通过删除标签内容及干扰广播、阻塞信道等方法来扰乱合法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是影响RFID应用系统正常使用的重要安全因素。尽管被动攻击不改变RFID标签中的内容,也不影响RFID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它是获取RFID信息、个人隐私和物品流通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RFID系统应用的重要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