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性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技巧

塑性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技巧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设计墙厚在0.2~0.6m防渗墙,多采用塑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墙体材料要求与配合比控制。另外,塑性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配以输送泵,通过泵管分送到各段的浇筑导管进入槽内。泥浆下混凝土浇筑。5)在塑性混凝土浇筑时,按要求在出机口和槽口入口处随机取样,检验塑性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塑性混凝土严禁入槽。

塑性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技巧

对于设计墙厚在0.2~0.6m防渗墙,多采用塑性混凝土。

(1)塑性混凝土墙体材料要求与配合比控制。按照设计要求,一般用于薄型塑性混凝土的墙体材料强度在C10~C20之间,抗渗S6指标,配合比由雇主提供,其砂率控制在45%~50%,坍落度控制在18~22cm,扩散度控制在34~40cm之间。

(2)为保证拌和质量及连续性。塑性混凝土最好由电子秤计量的混凝土搅拌机,诸如JS—500型等2台以上,以及生产能力在50m3/h以上的机械实施;上料应用装载机,进料由电子秤控制。另外,塑性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配以输送泵,通过泵管分送到各段的浇筑导管进入槽内。

(3)泥浆下混凝土浇筑。成槽后采用直升导管法于泥浆下混凝土浇筑。

1)浇筑导管沿槽段轴线布置,相邻导管的间距要小于3.5m,Ⅰ期槽两端导管距槽端距离控制在1.5m,Ⅱ期槽两端导管距槽端距离控制在0.5~1.0m。

2)安装导管时,导管底部出口与槽底板距离要小于25cm,浇筑导管内径为200mm,采用密封快速卡扣接头,其密封承压性好,防止漏浆夹泥事故发生。(www.xing528.com)

3)每个导管开始浇筑前,先筑入水泥砂浆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将管内泥浆挤出管外,一举将导管底端被混凝土埋住,保证后续浇筑的塑性混凝土不与泥浆掺混。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埋入塑性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但不大于6m,保持全槽塑性混凝土面均衡上升,控制其高差在0.5m范围内。

4)塑性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槽段内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应大于2m/h,每10分钟量测一次槽段塑性混凝土上升面。

5)在塑性混凝土浇筑时,按要求在出机口和槽口入口处随机取样,检验塑性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塑性混凝土严禁入槽。

(4)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段连接。防渗墙Ⅰ期槽与Ⅱ期槽之间的连接采用“抓凿法”工艺。在Ⅰ期槽浇筑结束16~20小时左右,即用抓斗直接垂直抓除30cm的槽端至Ⅰ期槽底。使用该工艺要求抓斗既能抓动,又要保证槽壁垂直稳定。因故未能抓取的槽段则采用冲击钻套打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