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程序执行中,即使输入状态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也不变,直到下一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才读入这变化。可编程序控制器内的外部输出触点对输出软元件的动作有一个响应时间,即要有一个延迟才动作。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输入处理、程序处理、输出处理三个阶段。工作过程如图1-4所示。

1.输入处理

程序执行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全部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在程序执行中,即使输入状态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也不变,直到下一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才读入这变化。另外,输入触点从通(ON)→断(OFF)[或从断(OFF)→通(ON)]变化到处于确定状态为止,输入滤波器还有一段响应延迟时间(约10ms)。

978-7-111-34776-7-Chapter01-4.jpg

图1-4 PLC的工作过程

2.程序处理

对应用户程序存储器所存的指令,从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其他软元件的映像寄存器中将有关软元件的通/断状态读出,从0步开始顺序运算,每次结果都写入有关的映像寄存器,因此,各软元件(X除外)的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随着程序的执行在不断变化。(www.xing528.com)

输出继电器的内部触点的动作由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决定。

3.输出处理

全部指令执行完毕,将输出Y的映像寄存器的通/断状态向输出锁存寄存器传送,成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际输出。

可编程序控制器内的外部输出触点对输出软元件的动作有一个响应时间,即要有一个延迟才动作。

以上方式称为成批输入/输出方式(或刷新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