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衣身结构制图技巧详解

衣身结构制图技巧详解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接制图法是按衣身各部位的计算公式算出具体数值后按顺序制图。图8-11 前衣身结构制图方法二、部位、部件结构制图(一)肩部肩部是显示衣服平服、合体的重要部位,应呈自然状态,平服贴体。

衣身结构制图技巧详解

一、衣身结构制图方法

衣身结构制图方法分直接制图法和间接制图法。直接制图法是按衣身各部位的计算公式算出具体数值后按顺序制图。间接制图法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在具体部位上通过放出、减少、展开、折叠等方法作出所需款式的结构图形。其主要步骤如下:

(一)后衣身

基本步骤分四步(图8-10)。

(1)图8-10(a)所示,放出后胸围大小,放长后衣身长。

(2)图8-10(b)所示,定出袖窿深部位,修正侧缝线造型。

(3)图8-10(c)所示,调整领窝大小,在后肩缝处放出前后衣身内衣厚度影响值。

(4)图8-10(d)所示,定出后肩宽S/2,放出后肩缝缩量,根据服装造型,画出袖窿形状。

图8-10 后衣身结构制图方法

(二)前衣身

基本步骤分六步(图8-11)。

(1)图8-11中(a)所示,放出前胸围大小,放长前衣身长,在前门襟处放出面料厚度影响值。

(2)图8-11中(b)所示,放出前叠门量,画出前领窝基准线,画出前衣身下放量。

(3)图8-11中(c)所示,按后肩缝画出前肩缝,画出实际前领窝线。

(4)图8-11中(d)所示,按后衣身袖窿深定出前衣身袖窿深,修正侧缝,画顺底边。

(5)图8-11中(e)所示,按造型画顺前袖窿。

(6)图8-11中(f)所示,画出衣身内部部件结构图。

图8-11 前衣身结构制图方法

二、部位、部件结构制图

(一)肩部

肩部是显示衣服平服、合体的重要部位,应呈自然状态,平服贴体。要使肩部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前、后衣身横开领的配合。图8-12中所示,实线是与人体肩部相吻合的衣身肩线。这种肩线的前、后横开领应符合后横开领≥前横开领的关系。对于前衣身不开口的款式,后横开领应为前横开领 +(0.7 ~1)cm;对于驳领款式,其前横开领剔除门襟撇量应比后横开领小0.3cm左右;对于立领款式,其前横开领剔除门襟撇量应比后横开领小0.5cm左右。因款式需要,肩线需进行前后移动时,前、后横开领的吻合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图8-12中A为后移肩线,B为前移肩线,此时应注意前、后领窝组合后形态不能变。

图8-12 肩部结构制图

(二)衣身袖窿

服装款式风格不同,对衣身袖窿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呈现出以下规律:

1.当前衣身BLL = 19~22cm(无袖身)时

衣身原型的前浮余量位于前衣身BL线的下方,为了使衣身符合人体形态,衣身实际前浮余量的位置也应位于衣身BL线的下方,此时衣身袖窿如图8-13所示。

图8-13 前衣身BLL=(19~22)cm时衣身袖窿

2.当前衣身BLL = (22.5~24.5)cm时

衣身原型的前浮余量分布在前衣身BL线的两侧,同样,衣身的实际前浮余量也分布在衣身BL线的两侧,此时衣身的袖窿如图8-14所示。

图8-14 前衣身BLL=(22.5~24.5)cm时衣身的袖窿(www.xing528.com)

3.当前衣身BLL≥25cm时

衣身原型的前浮余量位于BL线的上方,衣身的实际前浮余量也位于前衣身BLL线的上方,此时衣身的袖窿如图8-15所示。

图8-15 前衣身BLL≥25cm时衣身的袖窿

(三)底边部位

底边部位主要研究底边的起翘问题。可将穿着的衣服视作一个圆台,从该圆台的展开图可以看到衣服的侧缝越是倾斜,扇形边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度越大,即起翘量就越大。因此,要取得底边呈水平状的立体视觉效果,一定要在底边除去一个起翘量,使底边与侧缝线呈垂直状。

(四)后中线部位

后中线处左右衣片的重叠是后衣身平衡的重要内容。如果后衣身结构合理,后中线处的开口(衩)应处于稳定,即衣衩的重叠部分应上下一致,如果重叠部分自上而下是增加的趋势,表明后衣身过长或臀围部位的宽度过大;如重叠部分自上而下是减少的趋势,表明后衣片过短或臀围部位窄。

(五)门襟

门襟一般可分为对合门襟和对称门襟。

1.对合门襟

对合门襟是没有叠门的门襟形式,一般适用于短外套,可以在止口处配上装饰边,用布(线)扣襻固定,如传统的中式上衣,也可以在止口外装拉链

2.对称门襟

对称门襟是有叠门的门襟形式,锁扣眼的一边称大襟,也称为门襟,钉扣子的一边称里襟。一般男装的扣眼锁在左襟上,女装锁在右襟上。

3.门襟叠门

(1)门襟叠门分为单叠门和双叠门。单排直列式纽扣的叠门称为单叠门,是最常用的一种叠门形式,叠门宽度因布料厚度和纽扣大小而不同,一般叠门宽为纽扣直径 + 边沿量0.5~1cm,通常夏装叠门宽为2cm左右;春秋装叠门宽为2.5cm左右;冬装叠门宽为3cm左右。单叠门中分为明门襟和暗门襟,正面能够看到纽扣的称为明门襟,纽扣缝在衣片夹层上的称为暗门襟,暗门襟叠门宽一般在3.5~5cm。

(2)双排纽扣的叠门称为双叠门,其叠门量可根据个人爱好及款式选定,一般在5~12cm,通常取7~8cm。纽扣一般对称缝在叠门左右两侧,但有时为了表现特定的造型效果,也可缝钉在一侧。

(3)除常规形式外,门襟还可有直线襟、斜线襟和曲线襟等变化形式。此外,按照暗门襟长度可分为半开襟和全开襟,如套衫大都是半开襟或开至衣长的三分之一处。除在前面开襟的服装之外,也有在后面开襟、肩部开襟和腋下开襟等,如女式连衣裙旗袍等。

(六)衣袋

衣袋是服装主要附件之一,其功能主要是放手和装盛物品,起点缀、装饰、美化的作用。

1.衣袋分类

衣袋从结构上可归纳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很多造型上的变化。

(1)挖袋:又称开袋,是在衣片上剪出袋口尺寸,内缝袋布。从袋口缝纫工艺的形式分,有单嵌线、双嵌线、箱形口袋等,有的还装饰各种式样的袋盖;从袋口形状分,有直列式、横列式、斜列式、弧形式等。常用于礼服、西服、学生服以及便装。

(2)插袋:一般是在服装分割线缝中留出的口袋,这类口袋隐蔽性好,可缉明线、加袋盖或镶边等。如女装中与腰省相连的分割缝上的插袋,中式上衣中的边插袋等。

(3)贴袋:是用面料缝贴在服装表面上的一种口袋。贴袋可分为缉装饰缝和不缉装饰缝两种,并可作成尖角形、圆角形、不规则多角形、圆形、椭圆形、环形、月牙形等各种几何图案。在童装中还可以把贴袋设计成各种仿生形图案。

贴袋造型包括暗裥袋、明裥袋、在袋布中缝有贴边的风琴袋和胖贴袋(如男式中山装上的大贴袋,又称老虎袋)等。在结构上可分为有袋盖、无袋盖和子母贴袋(在贴袋上再做一个挖袋,亦称开贴袋)等形式。

2.衣袋设计

根据衣袋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对衣袋的设计一般应考虑下列几点:

(1)衣袋大小:从衣袋的功能性考虑,上衣腰袋的尺寸应依据手的大小来设计。成年女性的手宽一般为9~11cm;成年男性的手宽约为10~12cm。男女上衣腰袋袋口的净尺寸可按手宽加放3cm来设计。如果是缉明线的贴袋,还应另加缉明线的宽度。对大衣类服装,袋口的加放量还可适当增大些。上衣胸袋只用手指取物,其袋口净尺寸,男装约为9~11cm,女装约为8~10cm。

(2)衣袋位置:袋位的设计应与服装的整体造型相协调,需考虑与整件服装平衡。一般上装腰袋的袋口高低以底边线为基准,在腰节线向下7~8cm(短上衣)或10~11cm(长上衣)左右的位置。袋口的前后位置以前胸宽线向前0~2.5cm为中心,视袖身形状而定,一般直身袖为0cm,弯身袖为1~2.5cm。胸袋的袋口高低:中山装袋口前端对准第二粒纽位,西装袋口前端参考胸宽线向上1~2cm左右,胸袋口的后端距胸宽线2~4cm。

(3)衣袋造型:要掌握好衣袋本身的造型特点,特别是贴袋的外形,原则上要与服装的外形相匹配,但也可随款式的特定要求而变化。在常规设计中,贴袋的袋底稍大于袋口,而袋深又稍大于袋底。贴袋还要与衣片的条格、图案、花纹、颜色相协调,这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外观效果。

(七)纽扣和纽位

纽扣按照功能可分为扣纽和看纽两种。扣纽是指扣住服装开襟、衣袋等处的纽扣,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看纽是指在前胸、口袋、领角、袖子等适当部位缝钉几粒纯粹起装饰作用的纽扣,以烘托服装的整体造型效果。

一般来讲,第一粒纽位应根据服装款式而定,对上装来讲,关键是腰线处应有一粒扣;衬衫常以底边线为基准,向上量取衣长的三分之一减4.5cm定位,胸部纽位常与袋口线平齐,纽位在叠门处的排列间距通常是等分的,但对衣长特别长的服装,宜使其间隔越往下越宽,否则其间隔看来是不相等的。纽位还可按2~3粒扣为一组的直列式或斜列式排列。

(八)襻带

襻带在功能上是扣的一种,上装襻带有功能性和装饰性两种作用,通过各种襻带的设计可以固定、束紧服装、装饰点缀服装。如腰襻,可调节衣身的宽松度,扣上起到卡腰作用;肩襻的运用可给人以肩宽魁伟的感觉,又弥补了窄肩、溜肩等体型缺陷;下摆运用襻带,可以调节下摆松紧,缝在前中线的襻带可起纽扣的紧固作用;袖襻可收紧袖口,代替袖克夫或起装饰作用;袋边等部位都可以巧妙地运用襻带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