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组织分析

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组织分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3为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的组织形态及其分类。图2.2-3 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的组织形态及其分类2.2.2.2 珠光体低合金钢焊缝的组织固态相变很少能得到珠光体,而在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预热、缓冷及后热等才能得到一定的珠光体组织。

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组织分析

图2.2-3为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的组织形态及其分类。

2.2.2.1 铁素体(Ferrite)

低合金钢焊缝中铁素体组织主要分为4类。

1.先共析铁素体(Proeutectoid Ferrite,记作FP

表2.2-1 低碳钢焊缝冷却速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78-7-111-45436-6-Chapter02-33.jpg

该类铁素体组织主要是在高温区(转变温度为770~680℃)沿着奥氏体晶界首先析出的铁素体,也称为晶界或粒界铁素体(FGB)。其晶界析出的形态呈现长条形沿晶扩展(FGB),或呈现多边形块状(FP),互相连接并沿晶分布。

2.侧板条铁素体(Side Plate Ferrire,记作FSP

该类铁素体形成的温度比先共析铁素体稍低,转变温度范围较宽,约为700~550℃。侧板条铁素体一般从晶界铁素体的侧面以板条状向晶内生长,呈现镐牙状,被认为可能是魏氏组织或无碳贝氏体组织。

3.针状铁素体(Acicular Ferrite,记作FA

该类铁素体组织形成温度比侧板条铁素体更低一些,约在500℃附近,它在原奥氏体晶内以针状分布,其宽度为2μm,其长宽比大约为3∶1~5∶1,通常以某些弥散非金属夹杂物(例如氧化物或氮化夹杂物)为质点放射性生长。

4.细晶铁素体(Fine Grain Ferrite,记作FGF)(www.xing528.com)

该类铁素体组织一般是在具有细化晶粒的元素(如Ti、B等)存在的条件下,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形成的,此外在细晶铁素体之间有珠光体碳化物的析出。细晶铁素体是介于铁素体和贝氏体之间的转变产物,也被称为贝氏铁素体。其转变温度一般在500℃以下,如果在更低的温度区间转变(约450℃),可以转变为上贝氏体(BU)。

978-7-111-45436-6-Chapter02-34.jpg

图2.2-3 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的组织形态及其分类

2.2.2.2 珠光体(Pearite)

低合金钢焊缝的组织固态相变很少能得到珠光体,而在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预热、缓冷及后热等才能得到一定的珠光体组织。而当焊缝中含有B、Ti等细化晶粒元素时,珠光体转变将被完全抑制。

低合金钢焊缝中常见的珠光体组织一般发生在Ar1~550℃之间,根据得到珠光体组织的细密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层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托氏体,Troostite)及细珠光体(索氏体,Sorbite)。珠光体的存在能够有效增加焊缝金属的强度,但其韧性将会降低。

2.2.2.3 贝氏体(Bainite)

贝氏体转变属于中温转变,其转变温度约为550℃~Ms。按贝氏体形成温度区间及其特性可分为上贝氏体(BU)和下贝氏体(BL)。上贝氏体呈现羽毛状,一般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下贝氏体组织形态与回火片状马氏体组织相似,呈现针状铁素体和针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

此外,当奥氏体以中等速度进行连续冷却时,在稍高于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下还可能出现粒状贝氏体(BG),主要是块状铁素体形成后,存在的M-A组元在其上以颗粒状分布而形成的。当M-A组元以条状分布于块状铁素体上,即为板条状贝氏体,形成温度较低。

2.2.2.4 马氏体(Martensite)

当焊缝金属的碳含量偏高或合金元素较多时,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奥氏体过冷到Ms以下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根据碳含量不同可形成不同的形态:①板条马氏体,是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平行生长的大量的细条状马氏体板条,也被称为位错型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②片状马氏体,当焊缝中碳含量较高[w(C)≥0.4%]时,将会出现片状马氏体组织,也被称为孪晶马氏体和高碳马氏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