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量问题:探寻帷幕灌浆孔透水率超标原因

质量问题:探寻帷幕灌浆孔透水率超标原因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部位帷幕灌浆施工完成后,按正常程序进行检查孔压水检查。本部位检查孔其有8孔共10段不合格,8段集中在10m以内。为进一步弄清防渗帷幕厚度,岩脉中离原灌浆孔50cm处钻孔检查,共钻4孔,孔深15m。检查结果,有2孔第一段在钻孔时仍存在漏水现象,4孔均有压水透水率均超过1Lu段次。出现检查不合格后,各方均进行了分析。经过第一次加密后,进行检查,仅有少量检查孔存在透水率大于1Lu孔段。

质量问题:探寻帷幕灌浆孔透水率超标原因

本部位帷幕灌浆施工完成后,按正常程序进行检查孔压水检查。但检查时发现,风化岩脉内孔段出现了透水率较大的情况,部分检查孔甚至在钻孔时即发现有水外漏。经过对施工资料及记录认真分析,认为施工过程未存在明显问题。本部位检查孔其有8孔共10段不合格,8段集中在10m以内。为进一步弄清防渗帷幕厚度,岩脉中离原灌浆孔50cm处钻孔检查,共钻4孔,孔深15m。检查结果,有2孔第一段在钻孔时仍存在漏水现象,4孔均有压水透水率均超过1Lu段次。

出现检查不合格后,各方均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岩脉中灌浆时,采用压力较低(0.2~0.5MPa),并由于与上、下山体连通,漏浆严重,未能很好的封闭,因此灌浆扩散范围较小,并呈不均匀分布。由于本部位漏浆情况比较特殊,较多采用了速凝剂并待凝,实际上是在灌浆孔附近形成了柱状包裹,虽然达到了结束标准,但速凝剂及待凝的作用,使浆液不能扩散。在压水时还发现,部分段次开始压水时流量较小,如压水时间过长,随着压水的进行,流量渐大,直至出现漏浆或失水。经过试验,发现岩脉遇水浸泡后岩石性状有较大程度的弱化,可能出现崩解。

风化岩脉段压水不合格,分析原因后决定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方案为:在上、下游帷幕中间加一排加密孔。根据检查结果,透水率段集中在10m以上,因此加密孔预定孔深为10m,孔距仍按原灌浆孔孔距,终孔段透水率大于1Lu或单位耗灰量大于25kg/m时,继续加深一段,外侧加密孔有透水率大于1Lu段次时扩大加密孔范围,向外增加一个加密孔。(www.xing528.com)

加密过程中发现,漏浆仍较频繁,但复灌频率较前期处理已有所减小。除漏浆处,注入率均较小,漏浆点已很少超出5m范围,基本上在钻孔附近出露。经过第一次加密后,进行检查,仅有少量检查孔存在透水率大于1Lu孔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