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向晶闸管的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双向晶闸管的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7 双向晶闸管2.引脚极性检测双向晶闸管电极检测分两步:第一步:找出T2极。图4-8 检测双向晶闸管的T1极和G极3.好坏检测正常的双向晶闸管除了T1、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较小外,T1、T2极和T2、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接近无穷大。对双向晶闸管进行两步测量后,若测量结果都表现正常,说明晶闸管触发能力正常,否则晶闸管损坏或性能不良。图4-9 检测双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

双向晶闸管的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1.图形符号与结构

双向晶闸管图形符号与结构如图4-7所示,双向晶闸管有三个电极:主电极T1、主电极T2和门极G。

978-7-111-44672-9-Chapter04-7.jpg

图4-7 双向晶闸管

2.引脚极性检测

双向晶闸管电极检测分两步:

第一步:找出T2极。从图4-7所示的双向晶闸管内部结构可以看出,T1、G极之间为P型半导体,而P型半导体的电阻很小,约几十欧,而T2极距离G极和T1极都较远,故它们之间的正、反向阻值都接近无穷大。在检测时,万用表拨至R×1Ω挡,测量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当测得某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很小(约几十欧)时,则这两个极为T1和G极,另一个电极为T2极。

第二步:判断T1极和G极。找出双向晶闸管的T2极后,才能判断T1极和G极。在测量时,万用表拨至R×10Ω挡,先假定一个电极为T1极,另一个电极为G极,将黑表笔接假定的T1极,红表笔接T2极,测量的阻值应为无穷大。接着用红表笔把T2与G极短路,如图4-8所示,给G极加上负触发信号,阻值应为几十欧,说明管子已经导通,再将红表笔与G极脱开(但仍接T2),如果阻值变化不大,仍很小,表明管子在触发之后仍能维持导通状态,先前的假设正确,即黑表笔接的电极为T1极,红表笔接的为T2极(先前已判明),另一个电极为G极。如果红表笔与G极脱开后,阻值马上由小变为无穷大,说明先前假设错误,即先前假定的T1极实为G极,假定的G极实为T1极。

978-7-111-44672-9-Chapter04-8.jpg

图4-8 检测双向晶闸管的T1极和G极

3.好坏检测

正常的双向晶闸管除了T1、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较小外,T1、T2极和T2、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接近无穷大。双向晶闸管好坏检测分两步:(www.xing528.com)

第一步:测量双向晶闸管T1、G极之间的电阻。将万用表拨至R×10Ω挡,测量双向晶闸管T1、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正、反向电阻都很小,约几十欧;若正、反向电阻均为0,则T1、G极之间短路;若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则T1、G极之间开路。

第二步:测量T2、G极和T2、T1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将万用表拨至R×1kΩ挡,测量晶闸管T2、G极和T2、T1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它们之间的电阻均接近无穷大,若某两极之间出现阻值小,表明它们之间短路。

如果检测时发现T1、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小,T1、T2极和T2、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接近无穷大,不能说明双向晶闸管一定正常,还应检测它的触发能力。

4.触发能力检测

双向晶闸管触发能力检测分两步:

第一步:万用表拨R×10Ω挡,红表笔接T1极,黑表笔接T2极,测量的阻值应为无穷大,再用导线将T1极与G极短路,如图4-9a所示,给G极加上触发信号,若晶闸管触发能力正常,晶闸管马上导通,T1、T2极之间的阻值应为几十欧左右,移开导线后,晶闸管仍维持导通状态。

第二步:万用表拨至R×10Ω挡,黑表笔接T1极,红表笔接T2极,测量的阻值应为无穷大,再用导线将T2极与G极短路,如图4-9b所示,给G极加上触发信号,若晶闸管触发能力正常,晶闸管马上导通,T1、T2极之间的阻值应为几十欧左右,移开导线后,晶闸管维持导通状态。

对双向晶闸管进行两步测量后,若测量结果都表现正常,说明晶闸管触发能力正常,否则晶闸管损坏或性能不良。

978-7-111-44672-9-Chapter04-9.jpg

图4-9 检测双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