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粗略判断地基液化的方法优化建议:

粗略判断地基液化的方法优化建议: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9临界相对密度Dr,cr6.相对含水率及液性指数饱和少黏性土可用相对含水率和液性指数进行液化可能性判断,如下

粗略判断地基液化的方法优化建议:

对于饱和的水平地基无黏性土或少黏性土,在无振动液化试验资料和动力计算的条件下,其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可根据土层的地质年代、颗粒组成、排水条件、地震历时、剪切波速、标准贯入试验等资料,结合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1.土层地质年代

第四纪晚更新世地层(Q3)或更古老的地层,如果没有扰动过,则不会发生液化。

2.颗粒组成

土的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判为不液化;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70%时,若无其他整体判别方法时可按粒径小于5mm的这部分判定其液化性能。

对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质量百分率大于30%的土,其中粒径小于0.005mm 的黏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相应于地震设防烈度Ⅶ度、Ⅷ度和Ⅸ度分别不小于16%、18%和20%时,可判为不液化。

3.剪切波速

深度z 处土层的剪切波速vs大于式 (4.34)计算的上限剪切波速vst时,可判为不液化。反之液化。

式中 vst——上限剪切波速;

ah——地震加速度地震烈度为Ⅶ度、Ⅷ度和Ⅸ度时,分别取0.1g、0.2g和0.4g;

z——地层深度;

rd——深度折减系数,按式(4.35)计算。

4.标准贯入击数

深度z 处的饱和砂土或粉土地基,符合式(4.36)要求的可判定为液化土。

式中 N63.5——标准贯入击数;

Ncr——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按式(4.37)计算。

式中 z——标准贯入点在地面以下的深度;

zw——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的深度,当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时取为0;(www.xing528.com)

ρc——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重量百分率ρc<3%时,取3%;

N0——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为z=3m,zw=2m,ρc≤3%时的标准贯入击数),按表4.8 采用。

表4.8 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N0

注 坝址厂址基本烈度比震中烈度小Ⅱ度或以上时称为远震,否则为近震。

判别工程正常运用时周围饱和砂土的液化问题时,贯入点深度z 和地下水位zw均按正常运用时周围的地表计算。如果标准贯入试验是在无建筑物时作的,其贯入点深度和地下水位深度为z′、z′w,标准贯入击数为N′63.5,则工程正常运用时的N63.5应按式 (4.38)进行校正。

式中 N′63.5——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z′——标准贯入试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

z′w——标准贯入试验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当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时取为0。

校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63.5和实测准贯入击数N′63.5都不进行钻杆长度校正。

利用标准贯入击数进行土层液化判定只适用于地面以下15m以内的深度范围。

5.相对密度

饱和无黏性土(包括砂和粒径大于2mm 的砂砾)可用相对密度Dr进行液化可能性判断,如下

式中 Dr,cr——临界相对密度,按表4.9 取值。

表4.9 临界相对密度Dr,cr

6.相对含水率及液性指数

饱和少黏性土可用相对含水率和液性指数进行液化可能性判断,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