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侧光与后侧光的纹理质感与轮廓分析

侧光与后侧光的纹理质感与轮廓分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青藏高原的诸多高山中,唐古拉山海拔并不突出,主峰各拉丹冬也仅为6621米,与其他动辄7000米以上的雪山相比,似乎不够高大和险峻。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使人不由得产生怀疑:这真是雨雪狂暴和寒风肆虐的唐古拉山垭口吗?在风光摄影中,月亮也是光源之一。斜射的月光形成后侧光效果,使画面绝大部分面积受光,小部分面积背光,非常适合表现质感、纹理、形状和轮廓等特征,以及强调被摄物的立体感与深度。

侧光与后侧光的纹理质感与轮廓分析

青藏高原的诸多高山中,唐古拉山海拔并不突出,主峰各拉丹冬也仅为6621米,与其他动辄7000米以上的雪山相比,似乎不够高大和险峻。但她的特殊之处却在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以及澜沧江怒江等国际性河流。在我眼里,她完全有足够资格进入地球最伟大、最神圣雪山之列。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在数次领略过山口气候的恶劣后,我有幸遇见了她的另一面:月夜下起伏的雪山,舒缓而安详,宁静而柔美。使人不由得产生怀疑:这真是雨雪狂暴和寒风肆虐的唐古拉山垭口吗?我被她这番不一样的景象深深吸引了,按动快门,在月光中拍摄下这张照片。在风光摄影中,月亮也是光源之一。斜射的月光形成后侧光效果,使画面绝大部分面积受光,小部分面积背光,非常适合表现质感、纹理、形状和轮廓等特征,以及强调被摄物的立体感与深度。

明朝戏曲作家、声律家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里记载了古人眼中的月景:“‘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梵刹园亭,房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醉;惨悴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起步庭中,幽华可爱,旦视之,酱盎纷然,瓦石布地而已。”(www.xing528.com)

这就是中国美学的“移我情”和“移世界”。月亮真是一位大艺术家,一切常见的东西,一经月光照射,就显得深邃,变得干净而透明;花花绿绿的繁杂色彩,在月光下立刻纯净起来(简洁)……就连河山大地,也遥远得像远古时代一样(联想)……人们在月下,也会忘了我就是我(移情)……漫步庭院中,令人心醉神迷,但第二天清晨一看,却是遍地碗盏、瓦石砖块而已(距离)。

以上观点对我们在风光摄影中有四点启示:一、移情产生美;二、距离产生美;三、艺术作品的最高之美是联想之美、无言之美;四、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简洁之美是一切成功艺术作品之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