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国大国战争失败:中国文明启示录

魏国大国战争失败:中国文明启示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变法直接动因:魏氏大国战争的失败公元前445年,魏氏领袖魏桓子病逝,魏斯继承权力。从实际方面说,魏氏领地与秦国全面接壤,若能战而胜之,其实际所得将是非常巨大的。当时的秦国忙于对义渠国的攻防战争,并没有对魏军的行动作出及时反应。三年后,魏军连续两年大举反攻,在少梁与秦军激战,双方未见明显的大胜或大败。但是,军事上的接连失败,大国战争的受阻,实际上意味着魏国实力的不足。

魏国大国战争失败:中国文明启示录

3 变法直接动因:魏氏大国战争的失败

公元前445年,魏氏领袖魏桓子病逝,魏斯继承权力。这个魏斯,就是魏文侯。魏文侯究竟是魏桓子的儿子,还是孙子,我们无须做细致的考订。“文侯”,究竟是魏斯的另一个名号,还是后来的谥号,我们也无须计较。魏文侯于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396年病逝,领袖魏国五十年,是战国之世在位最长的君主之一。我们的关注点,是魏氏集团如何在魏文侯之世实现了强大的崛起,并成为战国第一超强大国的。依据史实,魏文侯执政的五十年,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魏文侯前期的扩张战争。

魏文侯即位的第六年,就开始了对外战争。与当时战争的普遍方式不同,魏文侯没有从攻灭小诸侯开始,也没有像楚国那样将重点放在攻灭中等诸侯国上,而是直接对准大国发动攻势。这个大国,还不是寻常大国,而是以战功立国且具有浓厚尚武精神秦国。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战争计划,也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新的思维方式。从实际方面说,魏氏领地与秦国全面接壤,若能战而胜之,其实际所得将是非常巨大的。若能吞灭秦国,则当时的魏氏便可一举成为对天下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超级强国。这时,虽然距离“远交近攻”战略原则的提出还有将近二百年。但是,历史提供的战争智慧,已经使魏氏集团在事实上奉行这一原则了。

最先的对秦行动,魏文侯集团是谨慎的。(www.xing528.com)

依据《史记》,魏军最早的对秦行动,是魏文侯六年在秦国河西少梁地带的筑城行动。当时的秦国忙于对义渠国的攻防战争,并没有对魏军的行动作出及时反应。于是,魏文侯十三年,魏军以魏文侯儿子魏击为统帅,正式攻秦河西地区,包围了庞、繁两城,将两城民众全数迁徙到了魏地。魏文侯十六年,魏军再次攻秦河西,还新修筑了一座元里城。魏文侯十七年,魏击第三次攻秦河西,修筑了雒阴、合阳两城。

但是,这三次攻秦,战争规模都不大。

在魏文侯二十四年,秦国秦灵公在位,对魏国发动了巨大的攻势战争,一直打到魏国腹地的阳狐地带,秦军获得了相当大的胜利。自此,两国的连绵大战正式开始。三年后,魏军连续两年大举反攻,在少梁与秦军激战,双方未见明显的大胜或大败。实际上,这时魏国的对秦扩张,已经遇到了秦国的巨大抵抗。

此后,魏军又在另外两个方向连续遭遇两次大败:一次败给楚国,一次败给齐国。虽然,这一阶段的魏军也有重大的胜利,而且被周王室承认为正式诸侯国,完成了政治加冠仪式。但是,军事上的接连失败,大国战争的受阻,实际上意味着魏国实力的不足。这是任何虚荣的光环所不能遮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