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敏感数据清洗问题:隐私保护立法的漏洞限制了数据交易和隐私泄露

敏感数据清洗问题:隐私保护立法的漏洞限制了数据交易和隐私泄露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隐私保护立法的漏洞,是制约个人隐私数据清洗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敏感数据清洗规则的缺位必然导致数据交易过程中对敏感数据清洗的紊乱,数据中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也容易被泄露,而法律却难以对其进行制裁。试想,如果法律明确了具体的敏感数据清洗标准,对敏感数据进行了妥当的处理和保存,可以相信个人隐私被违法犯罪分子获取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事件数量将大幅度减少。

敏感数据清洗问题:隐私保护立法的漏洞限制了数据交易和隐私泄露

敏感数据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敏感信息就是个人隐私;另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敏感信息是对个人存在特殊风险,需要特殊保护的信息。

个人隐私既然属于个人不愿公开之信息,那么不仅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取得权利人的同意,而且在数据进行交易时也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做出处理。个人隐私数据的处理就是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清洗,类似于征信中敏感信息的脱敏。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清洗,以个人隐私范围明确为前提。因为只有知晓哪些数据属于个人隐私,数据交易主体才能准确地对该数据进行特殊化处理。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承认隐私的权利属性,但到目前为止,却未制定专门的“隐私法”对个人隐私予以保护。一方面对隐私的内涵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导致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未有统一的标准。法律在个人隐私保护范围上的漏洞,使得对于某些数据是否属于隐私存在认定上的困难,进而导致数据交易主体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清洗范围不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对隐私的理解存在差异。例如,A交易主体将个人学历信息认为属于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范围并对该数据进行清洗,但B交易主体却认为个人学历信息不属于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范围,因此对该数据不予清洗。由此可见,隐私保护立法的漏洞,是制约个人隐私数据清洗的因素之一。(www.xing528.com)

除隐私保护层面的立法不健全外,个人隐私数据清洗规则的不健全也是目前影响个人隐私数据清洗效果的因素。因为,清洗规则除了涉及那些数据应进行清洗外,还包括清洗的主体、标准、程度、方式等。例如,敏感数据清洗的程度是否可以还原或者修复,敏感数据清洗主体是交易的卖家还是数据交易中介抑或是数据交易主体都负有数据清洗义务等。对于这些问题,现行法律都未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可能导致数据交易主体数据清洗不明确和对数据清洗标准存在差异。例如A交易主体对敏感信息采用的是a标准,直接将敏感数据删除,而B交易主体则采用b标准,只是将敏感信息涂黑。由此可见,敏感数据清洗规则的缺位必然导致数据交易过程中对敏感数据清洗的紊乱,数据中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也容易被泄露,而法律却难以对其进行制裁。这也是导致现如今个人隐私数据被非法买卖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法律明确了具体的敏感数据清洗标准,对敏感数据进行了妥当的处理和保存,可以相信个人隐私被违法犯罪分子获取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事件数量将大幅度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