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忆抗大七分校在豹子川安营扎寨

回忆抗大七分校在豹子川安营扎寨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月七日,我们从延安出发,路经甘泉、鄜县、张村驿、直罗镇、黑水寺、太白镇到达合水,合并编队后于七月进驻陇东高原深山里的豹子川。一大队驻大凤川,二大队驻豹子川,三大队驻平定川,三个大队离校部都是四五十里,各大队之间相距也都有几十里。豹子川真是个好地方。来到豹子川,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住哪”?太白镇离豹子川九十多里,沿途都是高山峻岭,人烟稀少,中途无法宿营,我们就早起晚睡,两天跑个来回。

回忆抗大七分校在豹子川安营扎寨

五月七日,我们从延安出发,路经甘泉、鄜县、张村驿、直罗镇、黑水寺、太白镇到达合水,合并编队后于七月进驻陇东(甘肃东部)高原深山里的豹子川。当时我被编在二队。

抗大七分校的校长是彭绍辉,校部先驻合水县县城,后驻东华池。校部下辖三个大队,一大队是晋西北的陆中,三大队是晋东南的陆中。只有我们二大队是晋察冀来的“娃娃兵”。一大队驻大凤川,二大队驻豹子川,三大队驻平定川,三个大队离校部都是四五十里,各大队之间相距也都有几十里。

豹子川真是个好地方。

这里山高谷深,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满山遍野是肥沃的荒地,各种草长得半人多高,我们向豹子川进发时,豹子川没有大路,有的只是羊肠小道。虽然是七月天气,但由于这里是“早穿棉,午穿纱”的气候,所以,早晚很凉爽。这天中午,我们远远看见前面山坡上出现了一片黄黄的耕地和一个小村庄。

来到豹子川,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住哪”?张家岔五十多岁的张干大,叫我们住在旧窑洞里,我们都一孔一孔看了,大多破烂不堪,大缝龇牙咧嘴,好像要塌下来一样,剩下的五孔好一点,让给了大队和卫生所当病房。在哪住呢?一个个都发了愁。队长召开了全体会,宣布我们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己动手,建立家园”,在没有挖洞之前,先突击搭临时棚住。我们队的窝棚就在张家岔底下靠山近水的地方。会后,各班进行了分工,有的砍草木平整地基,有的到沟里砍树,有的担水和泥,不一会原料都齐备了。可搭什么样的窝棚呢?大家七嘴八舌吵成了一锅粥,不知谁说了一句“列宁式”,一提“列宁式”,大家就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列宁在芬兰避难时住的那种“人”字形的窝棚,大伙不约而同地说:“对,搭‘列宁式’。”大家七手八脚地干了起来。后半晌,一排排、一列列的窝棚出现在我们面前。窝棚搭得很讲究,顶上抹了一层泥,里边铺上一层厚厚的草,中上方拴了一条绳,一条条毛巾整整齐齐地搭在上边。窝棚之间留着一条“胡同”,有的还在“胡同”口用松柏枝搭成了楼牌。站在山顶上俯瞰这些窝棚,好像看到了由窝棚组成的城镇。晚上,我们睡在厚厚的草铺上,舒服极了。(www.xing528.com)

碰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吃啥”。我们带来的几天的粮食很快就要吃完了,大家都知道,将来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眼下吃什么呢?上级决定让我们到太白镇老大哥部队——骑兵旅去借粮,骑兵旅几年来自己动手,已经丰衣足食,听说我们要借粮,慷慨地说:“有的是粮食,尽管背,不用还!”

这么多的同学去背粮,口袋成了大问题,有的同学用床单缝成口袋,有的同学拿多余的裤子,把裤腰、裤腿一扎当粮袋,装满粮食像“A”一样叉在脖子上。

太白镇离豹子川九十多里,沿途都是高山峻岭,人烟稀少,中途无法宿营,我们就早起晚睡,两天跑个来回。

到了太白镇,背起沉甸甸的粮食往回走,开始时,大家又说又笑,挺带劲,后来,队伍鸦雀无声了,一个个都流着汗,咬着牙,歪歪斜斜地艰难地走着。有的脚上打起了血泡,不得不弄根木棍当手杖。一坐下休息,全身骨架像散了一样,再也不想爬起来。偏偏这时候,天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粮袋淋透了,肩上越发沉重了。脚下蹚着泥浆,不知道滑了多少跟头趔趄,一个个像猴一样。晚上,好不容易才回到了窝棚里,把粮袋一放,湿衣服一脱倒头就睡了。不料想,深夜雨越下越大,窝棚有的地方漏了,大家先用脸盆接,后来,整个窝棚都漏了,不得不抽出两条棉被搭在窝棚顶上,时间久了,棉被也被淋透了,整个窝棚又漏起来。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搭窝棚时光图快,顶上抹的泥太薄了,加上没经验,窝棚旁边没挖排水沟,一阵倾盆大雨之后,雨水沿着山坡往下流,都灌进了窝棚,大家都变成了落汤鸡。队长叫大家找地方避雨,有的跑到岩石板下,有的钻进岩石洞。天亮了,雨停了,大家赶紧去抢修窝棚,有的往顶上加泥,有的挖排水沟,有的把淋湿了的东西拿出来晾晒,附近树的枝枝杈杈上都挂满了,大家风趣地说:“这会儿再下刀子也不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