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甘岭:12军与15军齐心协力攻无可破

上甘岭:12军与15军齐心协力攻无可破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军参加上甘岭作战,带队的人是李德生同志,他原来是31师的师长,在带领91团和93团来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途中被提升为副军长。以后91团8连积极求战,非要11月1日上阵地,2日就参加战斗,既要“当好12军的代表队”,他就一定要先摸出个战斗经验来。91团8连上阵地之前,为了打好这一仗,团里干部非要亲自到五圣山看地形、定方案。事实也证实,91团8连战前充分的准备,为部队集结目的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甘岭:12军与15军齐心协力攻无可破

12军参加上甘岭作战,带队的人是李德生同志,他原来是31师的师长,在带领91团和93团来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途中被提升为副军长。

我们是老战友了,原来在385旅的时候,我在保卫科,他在769团1营当营长。我们一起参加了林安战役,打林县的时候,我们是一路的!那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曾代理769团的特派员,所以我俩很熟悉。另外91团的团长李长林同志,原来是我们385旅旅长的警卫员。还有一个主任,当时是385旅政治部主任的警卫员。总之大家都是熟人。李长林以后当了副师长,再后来又接替李德生的班当了31师的师长。这个干部真正是个打家,红小鬼搞起来的,虽说年纪比较轻,但是当过老红军的老警卫员,算是个“老同志”了,曾任新疆军区的副司令员。

早知道12军后续部队要来,没想到来的竟是李德生同志,带来的人也都是熟人,所以他们一到,我们指挥所里就热闹起来。我们之间既有曾经一起作战的老关系,又有今天在朝鲜并肩战斗的新关系,大家一见面,十分高兴。那时候他已经是副军长了。大家都感觉到来了副军长,带来的力量就更大了。他这个副军长不仅只管一个师,为了把仗打好,为了战役的最后胜利,出发之前他与12军军长和政委都打了招呼,也经过兵团同意,那就是12军31师全师都要参加上甘岭战役,他还把92团也带来了,并且安排34师,做他的预备队。

15军上阵地的时候,我们曾去12军学习,也参观过31师构筑的坑道。他们进入阵地时间比较早,有经验,像怎么构筑坑道,坑道作战怎么射击,怎样做好坑道的物资保障等,我们就向他们取经,并邀请他们筑建坑道最好的单位到我们45师防御阵地上来当顾问

记得当初构筑工事时,我们没有炸药,挖掘坑道主要就靠洋锹、洋镐。为了支撑坑道,需要钢钎,于是就自己打铁,这样各个连队都在前沿搞起了铁匠炉。没有焦炭,我们就组织起来自己烧木炭,风箱也都是自己土制的,就在这样十分简陋的情况下终于把铁匠炉这一套给操办起来。后来学习了12军的经验,就组织专门人员拆卸敌人投下来没有爆炸的飞机弹和炮弹,把弹药的引信取出来,剩下的就成了开掘坑道的炸药了。

我们两个部队之间也彼此熟悉,45师133团和31师之间的防御阵地正是15军和12军两个军的接合部,因此敌人发起进攻时,我们两家的防御阵地经常在一起配合作战。

李德生同志有全局观。他们上来就是要防备敌人从西线进攻的可能,所以他的部队机动上来,首先放到了44师的后面,然后再等待后续部队机动上来。这样一旦哪边防御阵地发生了问题,顶不住,他的队伍随时都能参加战斗。李德生同志很全面,又是位老干部,来了以后大家的关系相处很好。

荣立一等功的第93团9连战士集体合影

李长林和91团政治部主任带来的不是一个团,就来了5个连。李长林对我们很熟悉,除了要求给他交代任务以外,还提出让我们给他提供一些便利条件。(www.xing528.com)

91团是老红军团,过去我曾在这个团待过。他们虽然只来了1个连队,但作为代表队,接受任务后,立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他们急于想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如何?仗是怎么打的?有什么经验?特别是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克服,怎么解决,哪一些问题解决了,哪一些还没有解决。李长林他俩就把重点放到了这里,要求我给他们做详细介绍。

当然我们理解他们的热情,为了尽快熟悉战场情况,他们专门把刚从前线下来的135团参谋长张访飞请了过去,张访飞参谋长对前沿阵地情况比较熟悉,简单谈了一下,随后他们就把张访飞拉走了,那动作真是神速!究竟他们在什么地方?谈了多久?谈了些什么?直到吃饭时间也没能找到他们。其实那个时候吃饭很简单,但毕竟人家是客人,再困难,来了就该好好招待,但自拉走了张访飞就见不到人。后来听说,他们对战场上的问题特别关注,了解得也特别细致,尤其是部队怎么运动,怎么和敌人见面,见面之前部队怎么能安全进入坑道,等等,都成为他们要了解和调查的重点。

给他们介绍情况时我们曾提到,部队在运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伤亡。炮火那么密集,要想没有伤亡就得有特殊的办法。恰好135团参谋长在前沿对135团和134团的情况都很熟悉,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不少实际经验,于是他们请教参谋长,我们的参谋长也很认真,介绍情况谈得特别透彻。

他们谈起来,光嘴说不行,还要带上图,并到我们作战研究战术使用的土制沙盘上,对着沙盘再研究战术。把所有的情况都摸透之后,当即定下准备将作战任务交给3营,于是又把3营的干部,特别是8连的干部找过去一起共同研究。他们整个身心都扑在任务里了。

这是10月28日、29日的事情。当时考虑到任务紧急,部队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为了摸清阵地情况,他们团的干部又拉着135团张访飞参谋长上了五圣山。熟人之间就不再讲客套话了,到五圣山以后他就进行阵前观察,迫切了解情况,认真分析为什么19日134团反击并收复阵地伤亡那么小?而另外一个连队伤亡却那么大?

以后91团8连积极求战,非要11月1日上阵地,2日就参加战斗,既要“当好12军的代表队”,他就一定要先摸出个战斗经验来。他们虚心学习了134团8连运动中积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做了些改进。因为考虑到敌人的炮弹只能打到山底,却打不到山的中间地段,也打不到山头,所以部队在运动行进间采用走一个大“之”字形,走这个字形时他们还将134团行军时疏散队形的方法融入了进去。

134团8连上阵地就采取了疏散队形的方法,就是要求行军时人与人的实际间距拉开数米远。原来是想着间距拉开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减少伤亡,但夜间行军,天太黑又看不清路,万一有人掉队了怎么办?于是大家又想了一些办法,或是路上撒些面粉,或是用绳子拉着……91团8连上阵地之前,为了打好这一仗,团里干部非要亲自到五圣山看地形、定方案。事实也证实,91团8连战前充分的准备,为部队集结目的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部队上阵地采取了走大“之”字形,在炮弹最密集的地方掉转头来绕着往回走,走过山中间地段,绕来绕去,最后终于到达597.9高地——45师134团8连守卫的那个1号坑道。他们是11月1日夜间上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