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法钢筋图审查指南-平法钢筋识图与计算细节详解

平法钢筋图审查指南-平法钢筋识图与计算细节详解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的施工图都采用平面设计,因此在阅读和检查图样的过程中,要结合平法技术的要求进行阅读和审查。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结合平法技术的要求来阅读和审查平法施工图。如果在平法施工图中缺乏这些原位标注,就有必要向设计人员咨询。对于“梁上柱”,也要注意检查《柱表》和平面图标注的一致性。

平法钢筋图审查指南-平法钢筋识图与计算细节详解

现在的施工图都采用平面设计,因此在阅读和检查图样的过程中,要结合平法技术的要求进行阅读和审查。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结合平法技术的要求来阅读和审查平法施工图。这些例子都是实际发生过的。

1.构件编号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例如,把某根“非框架梁”命名为“LL1”,这是许多设计人员容易犯的毛病。非框架梁的编号是“L”,因此,这根非框架梁的编号只能是“L1”,而“LL1”是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的编号。

又如,一个4跨框架梁KL1,其跨度分别为3600mm、3600mm、3600mm、3000mm,而同样编号是KL1的另一个4跨框架梁,其跨度分别为3600mm、3600mm、3000mm、3600mm。显然,这两个梁的第3跨和第4跨的跨度不一致,因此这两根梁不能同时编号为“KL1”。

2.平法梁原位标注是否完整和正确

例如,框架梁支座原位标注的缺漏。一个多跨框架梁的标注描述如下:集中标注的上部纵筋为2978-7-111-56630-4-Chapter02-1.jpg25+(2978-7-111-56630-4-Chapter02-2.jpg12),下部纵筋为4978-7-111-56630-4-Chapter02-3.jpg25,四肢箍,梁的支座上没有原位标注。这样的话,2978-7-111-56630-4-Chapter02-4.jpg12作为架立筋就只好“伸入支座”了。如果按钢筋标注的情况来分析,就只能是这样的结果。但是,作为一个框架梁或者多跨连续梁来说,梁支座上的负弯矩经常大于梁下部的正弯矩,因此梁的支座负筋配筋值一般都大于梁下部纵筋的配筋值。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设计人员也知道支座负筋的重要性(在支座上不能产生塑性铰)。因此,这件事情应该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咨询,以免产生设计上的失误。

又如,多跨梁中间的“短跨”不在跨中上部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这是某些图样上出现的问题。一个三跨的框架梁,第一跨和第三跨的跨度为6500mm,左右支座上都有原位标注6978-7-111-56630-4-Chapter02-5.jpg254/2,中间第二跨的跨度为1800mm,上部没有任何原位标注。这样的后果是:第一跨右支座的支座负筋和第三跨左支座的支座负筋都要伸入第二跨将近2000mm的长度,这两种钢筋重叠在第二跨内,既浪费钢筋,又给施工带来了困难。正确的设计标注方法是:在第二跨的跨中上部进行原位标注6978-7-111-56630-4-Chapter02-6.jpg254/2,这样,第一跨右支座的支座负筋就能够贯通第二跨,一直伸到第三跨左支座上,形成一个穿越三跨的局部贯通。因此,多跨梁中间的短跨,一般都在跨中上部进行原位标注,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又如,悬挑端缺乏原位标注,这也是某些图样上出现的问题。框架梁的悬挑端应该具有众多的原位标注: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箍筋的原位标注等。如果在平法施工图中缺乏这些原位标注,就有必要向设计人员咨询。

3.平法梁集中标注信息是否完整和正确(www.xing528.com)

例如,梁的侧面构造钢筋缺乏集中标注。某根框架梁KL1,梁截面高度为700mm,但是集中标注中没有“侧面构造钢筋”(也没有“侧面抗扭钢筋”)。根据16G101-1图集的规定,梁的截面高度超过450mm就需要设置侧面构造钢筋。而且,16G101-1图集没有给出任何设计依据,不允许施工人员自行设计梁的侧面构造钢筋。

又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集中标注为“(2978-7-111-56630-4-Chapter02-7.jpg14)”,设计者可能要传达的信息是“这两根978-7-111-56630-4-Chapter02-8.jpg14钢筋与支座负筋按架立筋搭接”。但这是错误的。框架梁不能没有上部通长筋,因此上述的集中标注只能是“2978-7-111-56630-4-Chapter02-9.jpg14”,而且在实际施工中,这两根978-7-111-56630-4-Chapter02-10.jpg14钢筋与支座负筋不能按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搭接长度为150mm),只能按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搭接,搭接长度为llE

4.柱表中的信息是否完整和正确

在阅读和检查图样的时候,既要检查《柱表》中的柱编号是否全部标注在平面图中,又要检查平面图中的所有框架柱是否在《柱表》中能够找到。

还有,如果在《柱表》中某个框架柱在第N层就“已经到顶”了,要注意检查第N+1层以上的各楼层的平面图上是否还出现这个框架柱的标注。

对于“梁上柱”,也要注意检查《柱表》和平面图标注的一致性。

5.平法柱编号的一致性

框架柱KZ1在《柱表》中开列了三行,每行的“柱编号”都是KZ1,这样才能便于看出同一根KZ1在不同楼层上的柱截面的变化。但是,有的设计人员不是这样做的,他把同一根框架柱,在一层时编号为KZ1、在二层时编号为KZ2、在三层时编号为KZ3……这样一来,给《柱表》的编制带来了困难,也给软件的处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同一根框架柱在不同的楼层时应该统一柱编号。

剪力墙的暗柱则可能存在一些麻烦。例如,同一根暗柱,在一、二层时可能是约束边缘暗柱,到了第三层及以上时,就变成构造边缘暗柱了。但是,这不妨碍把它们编成同一“序号”,在一、二层时把这个暗柱编号为“YJZ1”,而在第三层及以上时编号为“GJZ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