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建筑工程测量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建筑工程测量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沉降观测中常遇见的问题及处理①沉降曲线在第二次观测时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观测时曲线又下降。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建筑工程测量

1)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表7.2)。

2)计算沉降量

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①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②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表7.2)。

3)绘制沉降曲线

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如图7.3所示。

图7.3 沉降曲线图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www.xing528.com)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首先,以荷载F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4)沉降观测中常遇见的问题及处理

①沉降曲线在第二次观测时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观测时曲线又下降。

原因:第一次观测存在较大误差。

处理方法: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首测成果。

②沉降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基点或沉降观测点位置变动,比如水准基点被压低或观测点被撬高。

处理方法:如果众多观测点出现回升现象,则水准基点被压低的可能性很大,可采用其他水准基点来继续观测;如果只有一个观测点出现回升现象,则该点被撬高的可能性很大。若该点的位置已松动,可重新埋设新点;若点位牢固,可继续使用,不过应对该点的沉降量作合理的处理。

③沉降曲线自某点起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基点下沉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埋设在裙楼的沉降观测点受主楼施工楼层的增加,有可能出现正常的逐渐回升现象。

处理方法:前者测量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测量出最稳定的水准点作为后期观测的新水准基点,将原来的水准基点作废,后者可不作处理。

④沉降曲线出现波浪起伏现象。

原因:一般是由测量误差造成的。

处理方法:前期由于沉降量较大,沉降曲线出现波浪起伏不明显,但到后期建筑物趋于稳定,沉降曲线出现波浪起伏比较明显,可将波浪曲线改成水平线;另外,后期测量宜提高测量精度等级,适当延长观测时间的间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