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退化多年冻土区桩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

退化多年冻土区桩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融化时间为5d、10d、15d时,同一深度不同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呈现的规律基本一致,桩周不同位置的未冻水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1倍桩距、2倍桩距、3倍桩距处,即离桩越近的土体未冻水含量越多;融化结束后,1倍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比3倍桩距处多,差值最大为3.6%,最小为2.3%。

退化多年冻土区桩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

通过对冻结后模型箱中的土体观察发现,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在土体的顶面与土体侧壁上均有冰晶析出的现象,其中土体表面析出的冰晶量较多。因在封闭低温环境下,土体自上而下开始冻结,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土体的冻结锋面从上部向下部移动,从而土体顶部与底部形成温差,使具有湿度的水汽在顶部以冰晶析出。

因此,以冻融过程中2号桩为例,分析其桩周土体未冻水含量变化,如图5.2所示,其中1、2、3倍桩距处60cm深度以下的未冻水含量数据缺失。

在融化时间为5d、10d、15d时,同一深度不同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呈现的规律基本一致,桩周不同位置的未冻水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1倍桩距、2倍桩距、3倍桩距处,即离桩越近的土体未冻水含量越多;融化结束后,1倍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比3倍桩距处多,差值最大为3.6%,最小为2.3%。土体融化时间为5d、10d、15d时,同一桩距不同深度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高低分布规律相同,由高到低依此为深度30cm、15cm、45cm处,随着桩周土体融化时间的增长,距桩体不同桩距位置处土中未冻水含量曲线呈逐步上升趋势,当融化结束时,桩体底部土层的未冻水含量与桩体顶部土层中未冻水含量差值明显减小。

在冻结时间为5d、10d、15d时,同一深度不同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呈现的规律基本一致,桩周不同位置的未冻水含量由低到高分别为1倍桩距、2倍桩距、3倍桩距处,即离桩越近的土体未冻水含量越少;冻结结束后,1倍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比3倍桩距处少,差值最大为2.4%,最小为1.5%。土体冻结时间为5d、10d、15d时,同一桩距不同深度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高低的分布相同,由高到低依此为45cm、30cm、15cm,从冻结时间第10天后,沿桩体深度范围内土层未冻水含量相差甚微,逐步趋于稳定。(www.xing528.com)

图5.2 各冻结时间段不同桩距处土体的未冻水含量

(a)为试验第5d时的未冻水含量,(b)为试验第10d时的未冻水含量,(c)为试验第15d时的未冻水含量,(d)为试验第20d时的未冻水含量,(e)为试验第25d时的未冻水含量,(f)为试验第30d时的未冻水含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